教学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学研究

《语文》精品课程同步练习

发布时间:2024-10-19 浏览次数:5

 

 

 

 

 

                                                                      目  录

 

第一单元 ………………………………………………………………………………………….…… 1

1. 沁园春·长沙 ………………………………………………………………………………………… 1

2. 风景谈 ………………………………………………………………………………………….…… 3

3. 荷花淀 ………………………………………………………………………………………….…… 6

第二单元 ……………………………………………………………………………………….……… 8

1. 雨巷 ………………………………………………………………………………………….……… 8

   我愿意是急流 ………………………………………………………………………………......…… 8

2. 荷塘月色 …………………………………………………………………………………………… 10

3. 灯 …………………………………………………………………………………………………… 13

4. 林黛玉进贾府 ……………………………………………………………………………...……… 17

5. 最后一片叶子 ………………………………………………………………………………...…… 21

第三单元 ……………………………………………………………………………………...……… 24

1. 伐檀、无衣 …………………………………………………………………………………...…… 24

2. 种树郭橐驼传 …………………………………………………………………………...………… 27

3. 念奴娇·赤壁怀古 ……………………………………………………………………….....……… 30

4. 促织 ………………………………………………………………………………………...……… 32

第四单元 平凡的世界……………………………………………………………………………...… 35

第五单元 …………………………………………………………………………………...………… 38

1.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 38

2. 喜看稻菽千重浪 ……………………………………………………………………......………… 41

3. 国家的儿子 ………………………………………………………………………………..……… 44

第六单元 ………………………………………………………………………………..…………… 46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 46

2. 寡人之于国也 …………………………………………………………………………..………… 49

3. 劝学 ………………………………………………………………………………………..……… 52

4. 公输 ……………………………………………………………………………………..………… 54

5. 包丁解牛 …………………………………………………………………………………..……… 57

第七单元 …………………………………………………………………………………..………… 60

1. 反对党八股 ……………………………………………………………………………..………… 60

2. 拿来主义 ……………………………………………………………………………………..…… 63

3. 师说 ………………………………………………………………………………………..……… 66

 

 

 

 

 

 

 

 

第 1.1 课  沁园春·长沙

同步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黑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橘(jú)子洲     湘(xiānɡ)江     漫(màn)江      百舸(ɡě)

B.惆怅(chànɡ)    寥(liáo) 廓     苍(cānɡ)茫     携(xié)来

C.百侣(lǚ)     峥(zhēnɡ) 嵘    茂(mào)盛      遒(qiú)劲

D.阻(zǔ)止     遏(è)制         竞(jìnɡ) 争     沉(chéng) 浮

2.下列词语中画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谁主沉浮(主宰) 漫江碧透(表程度,极)

B.峥嵘岁月稠(不平凡) 怅寥廓(怅惘,失意的样子)

C.浪遏飞舟(阻止) 激扬文字(抨击、褒扬;激浊扬清)

D.挥斥方遒(强健有力) 粪土当年万户侯(以……为粪土,意动用法)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C.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D.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4.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诗歌在形式上以行为单位,分行的主要依据是节奏,而不是内容。

B.《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名,它从形式上规定了词的字数、平仄等,与内容无关;“长沙”是标题,揭示了有关内容。

C.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它始于唐盛于宋。

D.古人按字数把词分为小令(58 字以内).中调(59—90 字)和长调(91 字以上);但无论多少字,都分为上下两阕。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体会词中加点字“看“的作用。

2.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世界?

 

 

 

 

赏析诗歌:《水调歌头·游泳》

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第 1.2 课  风景谈

同步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黑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即(jì)使       摇曳(yè)        妩(wǔ)媚       颀(qí)长

B.山坳(ào)       掬(jū)起水来    荷(hé)枪       铁锹(qiāo)

C.掮(qián)着犁   黑魆魆(xū)      干坼(chè)      瞥(piē)见 

D.促膝(xī)       札(zhā)记       称(chēng)道    眉棱(léng)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      )

A.断碑    厮打    万籁俱静    高秆植物

B.喧哗    嘹亮    遗笑大方    哗然大笑

C.猩红    荞麦    西装革履    怪石峭壁

D.戈壁    札记    偎倚低语    百无聊赖

 

 

阅读茅盾散文《风景谈》末段,回答问题。

最后一段回忆是五月的北国。清晨,窗纸微微透白,万籁俱静,嘹亮的喇叭声,破空而来。我忽然想起了白天在一本贴照簿上所见的第一张,银白色的背景前一个淡黑的侧影,一个号兵举起了喇叭在吹,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的警觉,都表现在小号兵的挺直的胸膛和高高的眉棱上边。我赞美这摄影家的艺术,我回味着,我从当前的喇叭声中也听出了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的警觉来,于是我披衣出去,打算看一看。空气非常清冽,朝霞射住他,只觉得他的额角异常发亮,然而,使我惊叹叫出声来的,是离他不远有一位荷枪战士,面向着东方,严肃地站在那里,犹如雕像一般。晨风吹着喇叭的红绸子,只这是动的,战士枪尖的刺刀闪着寒光,在粉红的霞色中,只这是刚性的。我看得呆了,我仿佛看见了民族的精神化身而为他们两个。

如果你也当它是“风景”,那便是真的风景,是伟大中之最伟大者!

 

1.作者插入一段有关贴照簿上小号兵的描写,其作用是(      )

A.贴照簿的小号兵形象是真有其事,这样的内容能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和可信度。

B.体现出散文的特点;“形”的散,有利于丰富文章内容,突出“神”的聚--表现小号兵的形象。 

C.用不同的时间,不同地点的两个号兵形象相互对照,为下文主题的揭示作了铺垫。   

D.使山岗上小号兵形象更加真切、丰满、清晰。

2.对划线两句的写作方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红绸子的暖色与刺刀寒光的冷色互相映衬,表现两个战士的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警觉的形象。

B.用红绸子的动与刺刀的静互相映衬,显示出一种既生机蓬勃又庄重肃穆的气氛。”

C.用吹喇叭的小号兵和荷枪的战士的两个形象互相对照显示感人的民族精神。

D.“我看得呆了”一句写人的震惊心理,从侧面描写了风景激动人心,显示了民族精神的感人力量。

3.对结尾一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它”指自然风光和两个战士的活动。 

B.“伟大者”指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活动。

C.前一个风景是指民族精神化身的两个战士的形象,用引导表示强调。

D.这节议论,不仅揭示了上节文字的深刻含义,而且和文章中其他议论段一起成为连接六个“画面”的线索。

4.“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特点,以这两节为例,指出它的“神”是什么?它的“形”主要指什么?“形’与“神”的结合点又是什么?

 

 

天空的点缀

萧 红

①用了我有点苍白的手,卷起纱窗来,在那灰色的云的后面,我看不到我所要看的东西(这东西是常常见的,但它们真的载着炮弹飞起来的时候,这在我还是生疏的事情,也还是理想着的事情)。正在我踌躇的时候,我看见了,那飞机的翅子好象不是和平常的飞机的翅子一样

—它们有大的也有小的—好象还带着轮子,飞得很慢,只在云彩的缝际出现了下,云彩又赶上来把它遮没了。不,那不是一只,那是两只,以后又来了几只。它们都是银白色的,并且又都叫着鸣鸣的声音,它们每个都在叫着吗?这个,我分不清楚。或者它们每个在叫着的,节拍象唱歌的,是有一定的调子,也或者那在云幕当中擞下来的声音就是一片。好象在夜里听着海涛的声音似的,那就是一片了。

➁过去了!过去了!心也有点平静下来。午饭时用过的家具,我要去洗一洗。刚一经过走廊,又被我看见了,又是两只。这次是在南边,前面一个,后面一个,银白色的,远看有点发黑,于是我听到了我的邻家在说:

③“这是去轰炸虹桥飞机场。”

④我只知道这是下午两点钟,从昨夜就开始的这战争。至于飞机我就不能够分别了,日本的呢?还是中国的呢?大概是日本的吧!因为是从北边来的,到南边去的,战地是在北边中国虹桥飞机场是真的,于是我又起了很多想头:是日本打胜了吧!所以安闲地去炸中国的后方,是……一定是,那么这是很坏的事情,他们没止境的屠杀,一定要象大风里的火焰似的那么没有止境……

⑤很快我批驳了我自己的这念头,很快我就被我这没有把握的不正确的热望压倒了,中国,一定是中国占着一点胜利,日本遭了些挫伤。假若是日本占着优势,他一定要冲过了中国的阵地而追上去,哪里有工夫用飞机来这边扩大战线呢?

⑥风很大,在游廊上,我拿在手里的家具,感到了点沉重而动摇,一个小白铝锅的盖子,啪啦啪啦地掉下来了,并且在游廊上啪啦啪啦地跑着,我追住了它,就带着它到厨房去。

⑦至于飞机上的炸弹,落了还是没落呢?我看不见,而且我也听不见,因为东北方面和西北方面炮弹都在开裂着。甚至于那炮弹真正从哪方面出发,因着回音的关系,我也说不定

⑧但那飞机的奇怪的翅子,我是看见了的,我是含着眼泪而看着它们,不,我若真的含着眼泪而看着它们,那就相同遇到了魔鬼而想教导魔鬼那般没有道理。

⑨但在我的窗外,飞着,飞着,飞去又飞来了的,飞得那么高,好象有一分钟那飞机也没离开我的窗口。因为灰色的云层的掠过,真切了,朦胧了,消失了,又出现了,一个来了个又来了。看着这些东西,实在的我的胸口有些疼痛。

⑩一个钟头看着这样我从来没有看过的天空,看得疲乏了,于是,我看着来上的台灯。台灯的绿色的伞罩上还画着菊花,又看到了箱子上散乱的衣裳,平日弹着的六条弦的大琴,依旧是站在墙角上。一样,什么都是和平常一样,只有窗外的云,和平日有点不一样,还有桌上的短刀和平日有点不一样,紫檀色的刀柄上镶着两块黄铜,而且不装在红牛皮色的套子里。对于它我看了又看,我相信我自己绝不是拿着这短刀而赴前线。

                                                   1937 年 8 月 14 日

 

1.文章言语颇具特色,请选取某一个语言运用的特点加以赏析。

 

 

2.对于“景象”,本文与茅盾《风景谈》第六幅风景(末段)有不同的构思,请进行比较赏析。

 

 

 

 

 

 

 

第 1.3 课  荷花淀

同步练习

 

 

1.选出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      )

A.蛮横  横祸  大发横财  横加指责       B.奔跑  奔走  疲于奔命  投奔光明

C.吆喝  喝彩  喝西北风  大喝一声       D.荷花  负荷  荷枪实弹  肩负重荷

2.选出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吸吮  按装 泽被后世   贻笑大方      B.凫水  暮蔼   胜卷在握   恼羞成怒

C.蹿蹦  赡养 闻过饰非   漠不关心      D.撅嘴  妨碍   阴谋诡计  再接再厉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但是大门还没关,丈夫还没回来。

很晚丈夫才回来了。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膝盖,光着脚。他叫水生,小苇庄的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今天领着游击组到区上开会去来。女人抬头笑着问:

“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水生坐在台阶上说:“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

女人就又坐在席子上。她望着丈夫的脸,她看出他的脸有些红胀,说话也有些气喘。她问:

“他们几个哩?”

水生说:

“还在区上。爹哩?”

女人说:

“睡了。”

“小华哩?”

“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就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的不像平常。

“怎么了,你?”

水生小声说:

“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

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水生说:

“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

女人低着头说:

“你总是很积极的。”

 

3.这几段的景物写得很美,作用也是多方面的。比如,展示荷花淀的地域风貌,勾画恬静的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为“话别”提供时间、地点和谐和的氛围,为荷花淀伏击战的环境作铺垫。请你再从塑造人物的角度谈谈开头几节景物描写的作用。(8 分)

 

4.通过传神的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的心理世界,是刻画人物常用的手法之一,请在以上文段中举出一个典型的例来,并作简要分析。(8 分)

5.“你总是很积极的”一句反映了水生嫂对丈夫报名参军的复杂感情,请你试作具体分析。(8 分)

 

 

写作训练:我校决定本周五秋游,消息传出,同学们都很高兴,请以“秋游进行时”为标题,写一个片断,借助语言描写、景物描写,反映中学生的心态以及秋天景色,不少于 200 字。

 

 

 

 

 

 

 

第 2.1 课  诗二首

《雨巷》《我愿意是急流》同步练习

1.在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

A.攀缘    峻峭     懊丧     崎岖     

B.巢臼    彷徨     愁怨     惆怅

C.稠密    凄清     篱墙     寂寥      

D.斑澜      悠长     哀曲     消散

【答案】B

【详解】根据汉字规范字形,B选项中应该是“窠臼”。              

2.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戴望舒是中国现代诗人,主要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

B.《雨巷》是戴望舒早期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诗歌发表后产生了较大影响,诗人也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

C.戴望舒早期的诗歌受西方印象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

D.戴望舒后期诗歌主要表现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明朗、沉挚。

【答案】C

【详解】根据《雨巷》以及戴望舒基本常识,戴望舒早期的诗歌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忧伤哀愁。

3.对《我愿意是急流》赏析不当的一项(      )  

A.“急流 ”“荒林”“废墟”“草屋”“云朵”, 荒凉冷落,喻自己;“小鱼”“小鸟”“常春藤”“炉火”“夕阳”,美好欢快,喻爱人。诗人在对比和比喻中告诉我们:不管自己的命运多么坎坷、险恶,只要是为了爱人,就会感到幸福。  

B. 诗中比喻自己有着独特的新意:“小河”的百折千回,“废墟”的付出、牺牲,“草屋”的孤独处境,“云朵”的浪迹天涯。这一切都含蓄地体现出主人公刚毅不屈的性格和对爱情坚贞不渝的追求。

C. 诗中比喻爱人也值得回味:“小鱼”的活泼自由,“小鸟”的欢乐天真,“常春藤”的永不枯衰,“炉火”的温暖,而珊湖似的夕阳“不但美丽迷人,还能给人带来光明和憧憬。”

D. 这首诗通篇采用了排比手法,即用一连串丰富多彩的比喻,来表达同一中心意思。每一个比喻,都同对比结合运用,从而包含了更丰富的意义,具有更浓郁的民歌风格。

【答案】D

【详解】不是排比手法,而是博喻手法。

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秋天的梦

戴望舒

迢迢的牧女的羊铃,摇落了轻的树叶。

秋天的梦是轻的,那是窈窕的牧女之恋。

于是我的梦是静静地来了,但却戴着沉重的昔日。

唔,现在,我是有一些寒冷,一些寒冷和一些忧郁。

(1)对下面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实际上写了两个“秋天的梦”:“牧羊女的梦”和“我的梦”。是“我”听到牧羊女的诉说而引发了自己的梦。

B.牧羊女的梦是“牧女之恋”,从全诗的思路脉络看,能够判断“我的梦”也是“有关恋情的”。正是因情入梦,以梦抒情。

C.“牧羊女的梦”像羊铃那样迢遥,像落叶那样曼妙,是清纯而温暖的。“我的梦”,则是沉重、寒冷、忧郁的。

D.全诗四节,形成了一个对应式结构,许多信息就是从对应、对比中传达出来,显得简捷而又有蕴藉。

【答案】A

【详解】不能说是“我”听了牧羊女的诉说而引发了自己的梦。

(2)把上面这首短诗写成一篇不少于两百字的美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美文要点如下:辽远的秋天的背景上,蓦然间,落下两幅画。一副是轻盈美丽的牧羊女的画,另一副是沉重的忧郁的诗人的画。两副画的情绪截然相反,又相辅相成。其他言之有理即可。

张爱玲笔下的相遇是: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戴望舒笔下的相遇是:撑着油纸伞,走过悠长又寂寥的雨巷。穿过时空的荒野,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时刻,遇见了自己心心念念的那个“她”?

请尝试写一写一段难忘的邂逅,以诗歌的形式,字数不限。

【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注意诗歌形式以及主题“相遇”,其他言之有理即可。

 

 

 

第 2.2 课  荷塘月色

同步练习

1.下列各组中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幽僻( pì)      煤屑( xiè)     蓊郁( wěnɡ)     曲折( qū)

B.酣睡( hān)     袅娜( nuó)     踱步( duó)      羞涩( shè)

C.倩(qiàn)影   梵婀(ē)玲      弥望( mí)       颤动( chàn)

D.媛女(yuàn)   点缀( zhuì)    渺茫(miǎo)    参差( cī)

【答案】B

【详解】根据汉字规范字音,B选项“羞涩( sè)”。

2.选出有错别字的一项(      )
A.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
B.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C.树缝里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瞌睡人的眼。
D.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答案】C

【详解】根据《荷塘月色》原文以及汉字规范字形,C选项中应该是“渴睡”。              

3.下列四个句子,未用比喻修辞手法的是(   )
A.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B.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C.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D.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的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答案】B

【详解】根据比喻修辞手法,B选项不存在本体以及喻体,而“像”只是好像的意思。

4.下列对加点的叠音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 (表示荷塘的广度)

B.荷塘的上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描写树木茂盛)

C.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形容叶子很大)

D.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描写叶子多,且远近高低错落)

【答案】C

【详解】根据原文内容,C选项中“田田”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

 

 

 

 

5.在《荷塘月色》一文中,后面引用《采莲赋》《西洲曲》里的句子,这两处引用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通过引用表现了“我”对“热闹”而“风流”的采莲情景的向往以及“无福消受”的惋惜之情,表现了眼前荷塘没有“流水的影子”的缺憾,和对江南的惦念。②引用这些有关荷花的诗句,内容上丰富了文章的内涵,语言上增加了诗意。

6.将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与括号里的词作比较,说明它们的不同表达效果: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印)在荷叶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画”说明树影的错落有致.浓淡和谐是恰到好处的,仿佛是以为绘画高手在泼墨挥毫,精心描绘一般,使投在荷叶上的影子贴切自然、美丽逼真。

 

 

7.在《荷塘月色》一文中,说说哪些句子使用了通感手法?

【答案】

①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作者立于微风中闻到(时有时无)的花香,似乎感觉听到远处高楼上传来(时断时续)的歌声。

②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详解】

①作者将“花香”喻为“渺茫的歌声”,将嗅觉的“花香”喻为听觉的“歌声”;

②作者将“塘中的光和影” 喻为“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将视觉的“光和影”喻为听觉的“名曲”,将视觉诉诸于听觉。

8.下面是张超作词谱曲、凤凰传奇演唱的歌曲《荷塘月色》的部分歌词。这段歌词十分优美,请对其中画线的语句加以赏析。(不少于50字 )

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流进了月色中微微荡漾/弹一首小荷淡淡的香/美丽的琴音就落在我身旁/萤火电点亮夜的星光/谁为我添一件梦的衣裳/推开那扇心窗远远地望/谁采下那一朵昨日的忧伤/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游过了四季荷花依然香/等你宛在水中央……

【答案】采用了通感手法,化抽象为形象,将荷香”琴声”“忧伤"写得具体可感;采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渲染了月夜荷塘下“我"的淡淡的忧愁,景物和情思相得益彰。

【详解】此题考核赏析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从修辞手法和情景关系的角度作答,分析是注意结合"弹一首小荷淡淡的香/美丽的琴音就落在我身旁”分析通感的手法,然后结合句子分析月夜荷塘的景色和我淡淡的忧愁的关系。

9.说说你在其他古诗文或者美文之中,通感手法的运用。

【答案】

①如“人美歌甜”, “歌声”是听觉,“甜”是味觉,“歌甜”将听觉诉诸于味觉,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歌声甜美动听。

②“红杏枝头春意闹”,这句诗描写了红杏枝头的美景,将视觉转为听觉,将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③“暗香浮动月黄昏”,描写了梅花清幽的芬芳,似乎浮动在黄昏的月色下。将嗅觉诉诸于视觉。

④“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诗人由笛声联想到梅花落英缤纷,由听觉诉诸于视觉,描绘出与冷落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出作者去国怀乡的悲愁。

【详解】通感就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通过比喻或形容词沟通起来的一种修辞方式。通感的运用,突破了语言的局限,丰富了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作用。

 

 

 

 

 

 

 

 

 

 

 

 

 

 

 

第 2.3 课  灯

同步练习

1.下列画横线的字,字音相同的一项是(      )

A.殉情    恂恂而起      徇私枉法

B.泅水    君子好逑      遒劲有力

C.回溯    硕果累累      横槊赋诗

D.摸索    装模做样      淡妆浓抹

【答案】B

【详解】根据字音规范,B选项的读音都是“qiú”。

2.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哪里是山?哪里是房屋?哪里是菜园?我终于分辨出来了。

B.灯光,不管是哪个人家的灯光,都可以给行人——甚至像我这样的一个异乡人——指路。

C.一个朋友说:“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我自然也是如此。

D.“绝望”没有了,“悲观”消失了,他成了一个热爱生命的积极的人。

【答案】A

【详解】A选项无疑问语气,句中标点符号应为:“哪里是山,哪里是房屋,哪里是菜园,我终于分辨出来了。”

3.下列修辞手法,表述错误的是(     ) 

A.灯山带着昏黄色,似乎还在寒气的袭击中微微颤抖。(拟人)

B.浪花似地浮起来灰白色的马路。(比喻)

C.大海在沉睡。(拟人)

D.谁从城里走回乡下来了?(反问)

【答案】D

【解析】D选项表示疑问语气,并未使用“反问”修辞手法。

4.以下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B.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C.《灯》,出自散文集《废原外》

D.散文以说明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

【答案】D

【解析】散文以记叙或抒情为主。  

5.下面有关巴金《灯》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灯》是现代文学家巴金于1941年在桂林写的一篇散文。

B.文章以“灯光”为情感线索展开了丰富的联想——有现实的观察,有历史的回顾,也有传说故事的引证,表明了作者的一个信念:“灯光是不会灭的”。
C. 作者运用象征的手法,以某一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描写和赞扬“灯光”,意在讴歌光明.迎接胜利。
D.文章取材广泛,立意集中,开阖自如,奇正相生;全文语言简约、明快、庄重、隽永。

【答案】A

【解析】《灯》是现代文学家巴金于1942年在桂林写的一篇散文。

6.阅读文段,完成习题。

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

巴 金

为了去看一个朋友,我做了一次新宁铁路上的旅客。三个朋友伴着我从会城到公益,我们在火车里大概坐了三个钟头。时间很长,天气很热,但是我并不觉得寂寞。

南国的风物含有一种迷人的力量。在我的眼里一切都显出一种梦境般的美丽:那样茂盛的绿树,那样明亮的红土,那一块一块的稻田,那一堆一堆的房屋,还有明镜似的河水,高耸的碉楼。南国的乡村,虽然这里面包含了不少的痛苦,但在表面上它们究竟是很平静,很美丽的!

到了潭江,火车停住了。车轮没有动,而外面的景物却开始在慢慢地移动。这不是什么奇迹。这是新宁铁路中的一段最美丽的工程。这里没有桥,火车驶上了渡江的轮船,就停留在那上面,让轮船载着它慢慢地渡过江去。

我下了车,把脚踏在坚实的铁板上。船身并不小,甲板上铺着铁轨,火车就躺在那上面喘气,左边有卖饮食的货摊,许多人围在那里谈笑。我一面走,一面看。我走过火车头面前,到了右边。船上有不少工人,朋友告诉我在这船上做工的人数目在一百以上。我似乎没有看见这许多。有些工人在抬铁链,有几个工人在管机械。在每一副机械的旁边至少站得有一个穿香云纱衫裤的工人。他们管理机械,指挥轮船向前进。

看着这些站在机械旁边的工人的昂头自如的神情。我不禁从心底生出了感动。

四周是平静的白水,远处有树有屋。江面很宽。在这样的背景里显出了管理机械的工人的雄姿。机械有规律地响着,火车趴在那里像一条被人制服了的猛蛇。

我看着这一切,在我的心里开始发生了对于这些工人的羡慕。我感到了一种诗情。我仿佛读了一首真的诗。于是一种喜悦的.差不多使得我的心战抖的感情抓住了我。这机械的诗的动人的力量,比任何诗人的作品都要大得多。

一般人以为只有“月夜”“花朝”“青山”“绿水”“爱情”一类的东西才是诗的材料,把诗人当作很rsentimental(感伤的、多愁善感的)的人。其实他们完全不懂得诗。诗应该给人以创造的喜悦,诗应该散布生命。

我不是诗人,但我却相信真正的诗人一定认识机械的力量,机械工作的灵妙,机械运动的优雅,机械制造的完备。机械是创造的,生产的,完美的,有力的。只有机械的诗才能够给人以一种创造的喜悦。

那些工人,那些管理机械.指挥轮船.把千百个人.把许多辆列车载过潭江的工人,当他们站在铁板上面,机械旁边,一面管理机械,一面望那白茫茫的江面,看见轮船慢慢地逼近岸边的时候,他们心里的感觉,如果有人能够真实地写出来,一定是一首好诗。

我在上海常常看见一些大厦的建筑。打桩的时候,许多人都围在那里看。那有力的机械从高处把一根又高又粗的木桩打进土地里面去,一下,一下,声音和动作都是有规律的。它们继续下去,很快地就把木桩完全打进去了。四周的旁观者的脸上都浮出了惊奇的微笑。土地是平的,木头完全埋在地底下了。这似乎是不可信的奇迹。机械完成了奇迹,给了每个人以一种喜悦。这种喜悦的感情,也就是诗的感情。我每次看见工人建筑房屋,就仿佛读一首好诗。

                                      一九三三,六月十日在广州(有删改)

(1)下列有关“随笔”的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 随笔,即随手笔录,是由法国散文家蒙田所创的一种文学样式,是散文的一个分支。

B. 随笔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

C. 随笔形式多样,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也可以对同类事进行综合议论。

D. 随笔在写法上,往往旁征博引,要作强理论性的阐释。

(2)文中有三处画线句,这两处画线句按照文本顺序而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依次是(     )。

A. 比喻   拟人   反复

B. 拟人   比喻   排比

C. 比喻   比喻   反复

D. 拟人   拟人   排比

(3)文章最后一段讲述了作者在上海的见闻,有人觉得这段与文章标题不符,建议删除。你觉得这段应该删除吗?请说说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文章中赞美机械具有“创造的喜悦”和“散布生命”的诗性,赞美劳作工人的辛勤创造,这是在旅途中的随笔。而我们生活中亦不乏辛勤劳作中的工人,请写写身边的某一类劳作工人,说说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劳动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在写法上,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

(2)B

(3)①从内容上来看,上文是写作者在轮船上的所见所闻,即轮船上“机械的力量”,而最后一段联想到在上海的生活见闻,即大厦建筑工地机械的力量,二者都体现了机械的力量,都给人机械的诗意,具有相似性,且拓展文章的广度,丰富了文章内容。②从主旨上看,上文写“我”看到机械力量时“我不禁从心底生出了感动”“我感到了一种诗情”“于是一种喜悦的.差不多使得我的心战抖的感情抓住了我”,写“我”一个人的喜悦;而最后写上海大厦工地的机械力量时,“四周的旁观者的脸上都浮出了惊奇的微笑”“给了每个人以一种喜悦。这种喜悦的感情,也就是诗的感情”,拓展到许多人的喜悦,体现出人们对机械力量欣赏的普遍性,深化了文章主旨。③从文体特点来看,作者在选材安排上,由旅途见闻引出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感,充分发挥了随笔自由灵活的特点。

(4)略,体现对劳动的赞美即可。

【解析】巴金先生的这篇文章,赞美机械具有“创造的喜悦”和“散布生命”的诗性,以独特的视角塑造工人形象,礼赞劳动,引导考生思考“机械的诗”背后工人的辛勤创造,体会劳动的诗情。

7.完成下面的写作任务。

灯是生活常见物,它能照亮现实世界中黑暗的路,亦能驱散心灵世界中贫瘠的黑暗。你的生活中,是否曾经出现过一盏帮助你驱散心灵黑暗的灯呢?请说说你的故事,字数300字以上,记叙文。 

【答案】内容中最重要的是驱散心灵黑暗,便不能局限于物质层面,要上升到精神.情感层面,以事动人。本题以考察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为主,答案略

【解析】可注意记叙文以及故事的流畅性。

 

 

 

 

 

 

 

 

 

 

 

 

 

 

 

 

第 2.4 课  林黛玉进贾府

同步练习

1.下列各组中加粗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阜盛(fù)    敕造(cì)       錾银(zàn)     宫绦(tāo)

B.呜咽(yàn)   贾赦(shè)      翠幄(wò)      纨袴(kù)

C.酒觚(gū)    盥手(guàn)     蹙眉(cù)      罥(juàn)烟

D.台矶(jī)    盘螭(chī)      瞋(chēn)视    忖度(chǔn)

【答案】C

【详解】根据汉字规范字音,A选项“敕造(chì)”;B选项“呜咽(yè)”;D选项“ 忖度(cǔn)”。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嫡亲        厮混        懵懂        偏僻乖张

B.诽谤        作揖        拭泪        孽根祸胎

C.翠幄        潦倒        盥洗        姣花照水

D.怯弱        别致        颦蹙        膏梁子弟

【答案】D

【详解】根据汉字规范,D选项“膏粱子弟”。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现在那些看手相的书,里面大都是些不经之谈。。

B.在希腊神话中,水仙花是由一个顾影自怜,天天到湖滨照着水镜赞叹自己貌美的青年变成的。

C.被批评者与批评者能够敛声屏气坐下来对话,消释不快,这在当今中国文坛上实在少见,余秋雨和余杰就做到了这一点。

D.现代人过分强调商品包装的同时,也十分注重自身衣着的包装,但盛妆丽服包裹下的灵魂,究竟有多少分量,却无人注重。

【答案】C

【解析】A项,不经之谈:指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B项,顾影自怜:回头看看自己的影子,怜惜起自己来。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C项,“敛声屏气”,形容畏惧与小心。应为“心平气和”。D项,“盛妆丽服”,华丽的服装,美好的打扮。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贾宝玉的扮演者欧阳奋强日前在某网站开设微博,言语诙谐.机智幽默,颠覆了不少网友以往的印象。

B.千古奇书、文学名著《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不仅文采飞扬,而且多才多艺,他对于风筝的制作工艺还颇有造诣和研究,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风筝高手。

C.3月12日,大型昆曲豪华青春版《红楼梦》,在BTV大剧院进行彩排演出,部分两会代表受邀到场观看。

D.虽然王夫人与王熙凤是嫡亲的姑侄女关系,但都打着自己的算盘,经过短期的利益合作后,终于分开了,这是一条亲情与利益矛盾的路,是一条不能统一的路。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B项,语序不当,“造诣”和“研究”互换位置;C项,歧义,应为“两会部分代表”;D项,关联词位置不对,应为“王夫人与王熙凤虽然是……”。  

5.下列有关《红楼梦》的文学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

A.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封建叛逆者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腐败、罪恶的社会现象和各种尖锐的社会矛盾。揭示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B.《红楼梦》共120回,前80回为曹雪芹所写,后40回为高鹗所续,使小说成为首尾齐全的文学巨著。但高鹗在小说最后让贾家家道复兴,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C.《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是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显著的地位。

D.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祖先原是满人。曹家曾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后家遭败落。作者“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都是血”,表达了自己的民主思想和新的朦胧的理想。

【答案】D

【解析】“祖先原是满人”错。其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家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注],走到沁芳闸桥那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

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踌躇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里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罢!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糟蹋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得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文章!你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王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说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一面揉着眼睛,一面笑道:“一般也唬得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蜡枪头’。”宝玉听了,笑道:“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宝玉一面收书,一面笑道:“正经快把花埋了罢,别提那个了。”

                                            (选自《红楼梦》第二十三回)

6.下列关于选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选文写的是宝玉在大观园里偷偷阅读,黛玉来后发现宝玉读的是,于是也认真阅读记诵起来,二人还各借词句表白.打趣。

B.“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这段描写中,贾宝玉不忍心践踏落花,可以看出他性格中多情的一面。

C.黛玉葬花的情节充分表现了她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向我们刻画了一个多愁善感的病美人形象。

D.起初宝玉不敢和黛玉说看,而说看这类书,他是怕黛玉说出去给自己带来麻烦。

E.宝玉和黛玉共读,是中极富美感的一幕,却不能很好地体现二人的叛逆性格。

6.【答案】CE

【解析】 C项这里并没有刻画出病美人的形象。E项共读《西厢记》,恰能充分地展示宝.黛二人具有强烈的叛逆性格。

7.“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句话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内容紧承黛玉要葬花的情节,写出黛玉对落花的同情,不希望别人去践踏;同时也很自然地引出贾宝玉所看的《西厢记》这本书。

8.从“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这一情节中,概括一下林黛玉的性格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林黛玉在很短的时间里,能用心地去读《西厢记》,并被主人公的精神深深地感动,可以看出林黛玉聪明伶俐,多愁善感,对爱情认真执着的性格特点。

9.怎样看待贾宝玉和林黛玉一起偷偷阅读这件事?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西厢记》中张生与崔莺莺在追求爱情幸福的过程中表现出很强的自主性、坚决性,带有鲜明的叛逆性,对当时的贾宝玉和林黛玉而言,读这样的书是不被允许的。但是作者却通过这一情节,不仅写出了二人性格相投合的一面,而且展示出二人强烈的叛逆性格。特别是二人在“戏语”中,传达出真挚感人的情感,让我们为之动容。

10.选取《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中的一个人物进行简要介绍。要求写出人物的姓名及具体性格特征。不少于70字。

【答案】薛宝钗:宝姑娘稳重大方,八面玲珑。她对不同的人自有一套不同的“社交”方式:对贾母.王夫人这样的“权威人物”,她尊重顺从;对大观园的其他姐妹,她表现出的是“宝姐姐”的稳重和宽容;对下人,她又显得平易近人,不端架子。王熙凤:凤姐聪明能干,管理着贾府的上上下下。她善于察言观色,也喜打小算盘,可谓“机关算尽“;她头脑灵活,点子多多,曾想出“偷天换日“的法子把宝钗嫁给了宝玉。除此之外,她也有重情的一面,对大观园里的姐妹非常照顾。史湘云:“史大妹妹”心直口快不拘小节,很有男儿气概。她心无城府,曾在大家对长得象林黛玉的戏子“笑而不言”时脱口而出“是像林姐姐的样儿”;她热情大方,在大家结社作诗时直抗议说诗社怎么能少了她;她快人快语,曾与黛玉和宝琴进行“对诗联句大战”。

【解析】任意一人即可,重在写出人物个性特点。

 

 

 

 

 

 

 

 

 

 

 

 

 

第 2.5 课  最后一片叶子

同步练习

1.下列各组中加粗字读音不同的一项是(      )

A.孤零零    呱呱坠地        B.飘拂      剽窃创意

C.颤抖      胆颤心惊        D.编辑      机不可失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轻蔑        嗤笑        飘拂          光线黯淡

B.凝望        游荡        孤零零        无能为力

C.编辑        抖擞        常青藤        不速之客

D.痊愈        解馋        毛葺葺        行侠仗义

3.以下短篇小说,不是欧亨利的一项是(      ) 

A.《麦琪的礼物》      B.《项链》

C.《二十年后》        D.《警察与赞美诗》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她脑子里有没有什么值得她想了又想的事——比如说,一个男人?

B.要是有个收帐的跑到这条街上,来催要颜料、纸张、和画布的钱,他就会突然发现自己两手空空。

C.“什么呀,亲爱的?”苏问道。

D.我想摆脱一切,飘下去,飘下去,像一片可怜的疲倦了的叶子那样。

5.“到了11月,一个冷酷的、肉眼看不见的、医生们叫做“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悄悄地游荡,用他冰冷的手指头这里碰一下那里碰一下。在广场东头,这个破坏者明目张胆地踏着大步,一下子就击倒几十个受害者,可是在迷宫一样、狭窄而铺满青苔的“胡同”里,他的步伐就慢了下来。”这段话采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拟物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列题目。

那一天总算熬过去。黄昏时,她们看到墙上那片孤零零的藤叶依旧依附在茎上。随着夜晚同来的是北风的怒号,雨点不住地打在窗上,从荷兰式的屋檐上倾泻下来。

天色刚明的时候,狠心的琼珊又吩咐把窗帘拉上去。

那片常春藤叶仍在墙上。

琼珊躺着对它看了很久。然后她喊苏艾,苏艾正在煤气炉上搅动给琼珊喝的鸡汤。

“我真是一个坏姑娘,苏艾,”琼珊说,“冥冥中有什么使那最后的一片叶子不掉下来,启示了我过去是多么邪恶。不想活下去是个罪恶。现在请你拿些汤来,再弄一点掺葡萄酒的牛奶,再——等一下;先拿一面小镜子给我,用枕头替我垫垫高,我要坐起来看你煮东西。”

一小时后,她说:

“苏艾,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去那不勒斯海湾写生。”①

下午,医生来了,他离去时,苏艾找了个借口,跑到过道上。

“好的希望有了五成。”医生抓住苏艾瘦小的、颤抖的手说。②“只要好好护理,你会胜利的。现在我得去楼下看看另一个病人。他姓贝尔曼——据我所知,也是搞艺术的。也是肺炎。他上了年纪,身体虚弱,病势来得很猛。他可没有希望了,不过今天还是要把他送进医院,让他舒服些。”

第二天,医生对苏艾说:“她现在脱离危险了。你赢啦。现在只要营养和调理就行啦。”

那天下午,苏艾跑到床边,琼珊靠在那儿,心满意足地在织一条毫无用处的深蓝色肩巾,苏艾连枕头把她一把抱住。

“我有些话要告诉你,小东西。”她说。“贝尔曼先生今天在医院里去世了。他害肺炎,只病了两天。头天早上,看门人在楼下的房间里发现他痛苦得要命。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想不出,在那种凄风苦雨的夜里,他究竟是到什么地方去的。后来,他们找到了一盏还燃着的灯笼,一把从原来地方挪动过的梯子,还有几支散落的画笔,一块调色板,上面和了绿色和黄色的颜料,末了——看看窗外,亲爱的,看看墙上最后的一片叶子。你不是觉得纳闷,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飘不动吗?啊,亲爱的,那是贝尔曼的杰作——那晚最后的一片叶子掉落时,他画在墙上的。”

                                        节选自《最后的常春藤叶》

6.赏析画线句

(1)画线句①是对琼珊的语言描写,这句话反映了琼珊当时怎样的心理?

—————————————————————————————————————————————————————————————————————————

(2)画线句②让你读出了哪些信息?请结合具体词语稍作分析。

————————————————————————————————————

7.请根据选段,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是怎样刻画贝尔曼这一形象的,这样处理有什么效果。

—————————————————————————————————————————————————————————————————————————

8.阅读欧亨利小说《二十年后》,概述故事内容,感受欧亨利作品特点。

纽约的一条大街上,一位值勤的警察正沿街走着。一阵冷飕飕的风向他迎面吹来。已近夜间10点,街上的人已寥寥无几了。    

在一家小店铺的门口,昏暗的灯光下站着一个男子,他的嘴里叼着一支没有点燃的雪茄烟。警察放慢了脚步,认真地我弄看了他一眼,然后,向那个男子走了过去。

“这儿没有出什么事,警官先生。”看见警察向自己走来,那个男子很快地说,“我只是在这儿等一位朋友罢了。”

男了划了根火柴,点燃了叼在嘴上的雪茄。借着火柴的亮光,警察发现这个男子脸色苍白,右眼角附近有一块小小的白色的伤疤。

“这是20年前定下的一个约会。如果有兴致听的话,我来给你讲讲。大约20年前,这儿,这个店铺现在所占的地方,原来是一家餐馆……”男子继续说,“我和吉米·维尔斯在这儿的餐馆共进晚餐。哦,吉米是我最要好的朋友。我俩都是在纽约这个城市里长大的。从小我们就亲密无间,情同手足。当时,我正准备第二天早上就动身到西部去谋生。那天夜晚临分手的时候,我俩约定:20年后的同一日期.同一时间,我俩将来到这里再次相会。”

“你在西部混得不错吧?”警察问道。

“当然啰!吉米的光景要是能赶上我的一半就好了。啊,实在不容易啊!这些年来,我一直不得不东奔西跑……”

又是一阵冷飕飕的风穿街而过,接着,一片沉寂。他俩谁也没有说话。过了一会儿,警察准备离开这里。

 “我得走了,”他对那个男子说,“我希望你的朋友很快就会到来。假如他不准时赶来,你会离开这儿吗?”

“不会的。我起码要再等他半个小时。如果吉米他还活在人间,他到时候一定会来到这儿的。就说这些吧,再见,警察先生。”

“再见,先生。”警察一边说着,一边沿街走去,街上已经没有行人了,空荡荡的。

男子又在这店铺的门前等了大约二十分钟的光景,这时候,一个身材高大的人急匆匆地径直走来。他穿着一件黑色的大衣,衣领向上翻着,盖到耳朵。

“你是鲍勃吗?”来人问道。

“你是吉米·维尔斯?”站在门口的男子大声地说,显然,他很激动。

来人握住了男子的双手。“不错,你是鲍勃。我早就确信我会在这儿见到你的。啧,啧,啧!20年是个不短的时间啊!你看,鲍勃!原来的那个饭馆已经不在啦!要是它没有被拆除,我们再一块儿在这里面共进晚餐该多好啊!鲍勃,你在西部的情况怎么样?”

“哦,我已经设法获得了我所需要的一切东西。你的变化不小啊,吉米,你在纽约混得不错吧?”

“一般,一般。我在市政府的一个部门里上班,坐办公室。来,鲍勃,咱们去转转,找个地方好好叙叙往事。”

这条街的街角处有一家大商店。尽管时间已经不早了,商店里的灯还在亮着。来到亮处以后,这两个人都不约而同地转过身来看了看对方的脸。

突然间,那个从西部来的男子停住了脚步。

“你不是吉米·维尔斯。”他说,“20年的时间虽然不短,但它不足以使一个人变得容貌全非。”从他说话的声调中可以听出,他在怀疑对方。

“然而,20年的时间却有可能使一个好人变成坏人。”高个子说,“你被捕了,鲍勃。在我们还没有去警察局之前,先给你看一张条子,是你的朋友写给你的。”

鲍勃接过便条。读着读着,他微微地颤抖起来。

便条上写着:

鲍勃:刚才我准时赶到了我们的约会地点。当你划着火柴点烟时,我发现你正是那个芝加哥警方所通缉的人。不知怎么的,我不忍自己亲自逮捕你,只得找了个便衣警察来做这件事。

 

 

 

 

 

第3.1课 《伐檀》《无衣》

同步练习

1.下列各组中加粗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涟漪    联谊      B.狩猎    熟练

C.偕行    谐星      D.稼穑    假设

【答案】C

【详解】根据汉字规范字音,C选项中加粗字音都为“ xié”。

2.下列各项中对“胡”一字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蜀道难》 (为什么)

B.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 《诗经·伐檀》 (怎么)

C.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过秦论》 (我国古代西北部民族的统称)

D.田园将芜,胡不归 《归去来兮辞》 (为什么)

【答案】A

【详解】 什么。

3.以下对《伐檀》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伐檀》一诗充满了劳动者对统治者的讽刺和对社会现实不公的斥责,三章诗重叠,意思相同。

B.第二.三章“伐辐”“伐轮”部分,在点明了伐檀是为造车之用的同时,也暗示他们的劳动是无休止的。

C.《伐檀》全诗间接抒情,叙事中饱含愤怒情感,不加任何渲染,增加了真实感与揭露的力量。

D.《伐檀》一诗,句式灵活多变,从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八言都有,纵横错落,或直陈,或反讽,也使感情得到了自由而充分的抒发,称得上是最早的杂言诗的典型。

【答案】C

【解析】C项,《伐檀》全诗直抒胸臆。

4.对《无衣》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无衣》是秦国的军中歌谣。从诗的意境看,将士们一边行军一边歌唱,显示出这是一支威武雄壮之师。

B.诗中描写的这支军队虽说生活条件不好,但大家不怕困难,不畏强敌,同仇敌忾,互助团结,抗击西戎。

C.这是一首出征三部曲。诗中的“同仇”“偕作”“偕行”,充分表现了秦军的统一思想、统一步调、统一行动,奠定了诗篇慷慨高亢的基调。

D.《无衣》是一首赋体诗。赋,就是铺陈。它在一咏三叹中凸现了将士们的英勇精神和昂扬斗志;也在一咏三叹中展现出它的艺术魅力。

【答案】B

【解析】B选项中,诗中未说“强敌”。  

5.下列文学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

A.稼穑,原指农民使用的劳动工具,后泛指农业劳动。

B.袍,是古代秦国士兵御寒之物,类似斗篷,白天穿在身上,到了夜晚则可当被子。

C.裳,古人称下衣为“裳”。但裳不是裤,《说文》:“常,下裙也。”古代军人往往上身穿袍,下身着皮革所制的战裳来进行防御。

D.《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手法上分为《赋》《比》《兴》。《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答案】A

【解析】稼jià穑sè,“原指农民使用的劳动工具”错,“稼穑”并非劳动工具。春耕为稼,秋收为穑,分别指播种与收获。出处是《国风·魏风·伐檀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后来”稼穑“一词用以泛指农业活动,比如白居易《少年行》:锦衣鲜华手擎鹘,闲行气貌多轻忽。稼穑艰难总不知,五帝三皇是何物。讽刺了那些一无所成,只会吃喝玩乐的贵族子弟。

 

 

赏析《诗经·魏风·硕鼠》,回答下列问题。

硕  鼠

《诗经•魏风》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①,莫我肯顾。逝②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③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注】①贯,借作“宦”,侍奉。女:一作“汝”。②逝:通“誓”。③爰:乃,于是。

6.《诗经·魏风·硕鼠》表现了作者对(     )的讥讽。
A.硕鼠                    B.商人
C.剥削者                  D.侵略者

【答案】C

【解析】“硕鼠”即大老鼠,诗歌三章都以“硕鼠硕鼠”开头,直呼奴隶主剥削阶级为贪婪可憎的大老鼠、肥老鼠,是对贪婪剥削者的讽刺。

7.《诗经》主要的手法是赋、比、兴,请结合本诗分析“比”的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在《硕鼠》中,被责骂的对象在正文中隐去,而用硕鼠来直接喻指替代,这种手法,使诗篇既委婉又富于形象性,富有感染力。三章都以“硕鼠硕鼠”开端,“硕”是大、肥的意思,直呼奴隶主剥削阶级为贪婪可憎的大老鼠、肥老鼠,不但形象地刻划了剥削者的丑恶面目,而且让人联想到“老鼠”之所以“硕”大的原因,正是贪婪、剥削的程度太大了,从而激起对剥削者的憎恨。。

 

 

8.选择《伐檀》《无衣》其中一首,改为现代诗。

 

【答案】以《无衣》为例:

远方

敌军号角

战友

共享衣服

磨矛

铸戟,

修甲兵

我们一起

贯彻敌人的胸膛

冒着刺骨寒风,

守护家国,

不惧虎豹豺狼

敌军之血,

我们荣耀的勋章

 

【解析】保留原意,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编即可。

 

 

 

 

 

 

 

第 3.2 课  种树郭橐驼传

同步练习

1.下列词语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橐(tuó)驼           病偻(lóu)        窥(kuī)伺
B.寿且孳(zī)          勖(mào)          缲(qiào)
C.实以蕃(fán)         饔(yōng)         鸡豚(tún)
D.硕(shuò)而茂        飧(sūn)          殆(dài)

【答案】B

【详解】根据汉字规范字音,B选项“勖”应为“xù”。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佝瘘 窥看 移徙 苛且偷生      

B.丰硕 仰慕 忧虑 舒展筋骨 

C.旦暮 抚摸 疏密 弃之不顾      

D.鸡豚 植树 辍学 千丝万缕 

【答案】A

【详解】根据汉字规范字音,A选项“佝偻,苟且偷生”。

3.下列画线词语中,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组是(       )

A.故乡人号之“驼”

B.字而幼孩

C.得养人术

D.旦视而暮抚

【答案】D

【详解】根据文言知识,A选项“故乡”的“故”,译作“所以”;“乡”为乡里;今义是“自己从小居住的地方。B选项“字”翻译“抚育”,今义是“文字、字体等”。C选项“养人”中“养”为“治理”;“人”为“百姓”,今义“养人”为“养育”。D选项“旦”古今之义皆为“早上”。

4.下列各句中的“且”,其意义为“况且”的一项是(      ) 

A.且 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B.北山愚公者,年 且 九十 

C.橐驼非能使木寿 且 孳也         

D.臣死 且 不避,卮酒安足辞

【答案】A

【解析】四选项各项意义分别为:况且;将近;而且;尚且。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培欲平:培,即培土,也叫壅土。为保护植物在其根基部分垒土,有防止植物倒伏,促进植物根部发育等作用。

B.早缫而绪:缫,把蚕茧浸在热水里抽出蚕丝。缫丝是制丝的一个主要工序,传说黄帝之妻嫘祖是养蚕缫丝的创始人。

C.鸣鼓而聚之:鸣鼓,指公开宣布罪状,加以声讨。例如屈原《国殇》:“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就是此意。

D.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飱饔,晚餐和早餐。周朝时亦是招待宾客的两种礼宴,“飱,客始至之礼;饔,即将币之礼。”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实词的理解能力。C选项”鸣鼓而聚之”以及屈原《国殇》中的“鸣鼓”是“击鼓”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题目。

胡仲尧,洪州奉新人。累世聚居,至数百口。构①学舍于华林山别墅,聚书万卷,大设厨廪②,以延四方游学之士。南唐李煜时尝授寺丞。雍熙二年,诏旌其门闾。仲尧诣阙谢恩,赐白金器二百两。淳化中,州境旱歉,仲尧发廪减市直以振饥民,又以私财造南津桥。太宗嘉之,除本州助教,许每岁以香稻时果贡于内东门。五年,遣弟仲容来贺寿宁节③。召见仲容④,特授试校书郎⑤,赐袍笏犀带,又以御书赐之。

                                       (选自《宋史·二百一十五》)

注:①构:建造。②厨廪:厨:厨房。廪:粮仓。③庆祝帝王生日的节日。④仲容:胡仲尧的弟弟。⑤试校书郎:官职名称。

6.下列各选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延四方游学之士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B.又以私财造南津桥            造饮辄尽

C.除本州助教                  攘除奸凶

D.许每岁以香稻时果贡于内东门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答案】D

【解析】A项中的两个“延”,均译为“邀请”。B项中的两个“造”,前者译为“制造”,后者译为“往,到”。C项中的两个“除”,前者译为“授予,后者译为“清除,去掉”。D项中的两个“许”,前者译为“答应”,后者译为“处所,地方”。

7.下列各选项,与“以延四方游学之士”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C.扶苏以数谏故

D.不敢出一言以复

【答案】B

【解析】题干所给句子中的“以”为介词,可译为“用来”。A项中的“以”为介词,译为“用,拿”。B项中的“以”表目的,译为“来,用来”。C项中的“以”表因果。D项中的“以”表修饰,译为“而,来”。

8.翻译:仲尧诣阙谢恩,赐白金器二百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胡仲尧到朝廷感谢皇上恩情,皇上赐予他白金器二百两。

9.根据选文内容简要概括胡仲尧为百姓做了哪些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建学舍;救济饥民;出资造桥。

 

 

10.观看《百家讲坛——唐宋八大家之柳宗元》一节目,谈谈对柳宗元人生的感受,不少于200字。

【答案】处境艰难,却仍然坚持高洁,不苟且,不媚俗。寄情山水,永州八记,千古传颂。

【解析】符合题意,恰当即可,可围绕人物品质展开,重在写出了解人物生平及事迹,以在后期写作中积累人物素材。

 

 

 

 

 

 

 

 

 

 

 

 

第 3.3 课  念奴娇·赤壁怀古

同步练习

1.下列各组中加粗字注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纶(lún)巾    酹(lèi)酒    樵(qiáo)悴      崩摧(cuī)

B.纶(lǔn)巾    酹(lēi)洒    樵(qiáo)悴      崩催(cuí)

C.纶(guān)巾   酹(lēi)酒    憔(qiáo)悴      崩摧(cuī)

D.纶(guān)巾   酹(lèi)酒    憔(qiáo)悴      崩摧(cuī)

【答案】D

【详解】根据汉字规范字音,D选项“纶(guān)巾,酹(lèi)酒,憔(qiáo)悴,崩摧(cuī)”完全正确。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赤壁        豪杰        雄姿        羽扇伦巾

B.墙橹        故垒        遥想        灰飞烟灭

C.神游        淘沙        华发        人生如梦

D.岩壁        陡鞘        惊涛        乱石穿空

【答案】C

【详解】根据汉字规范,A选项“羽扇纶巾”,B选项“樯橹”,D选项:“陡峭”。

3.下列常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有词牌,词牌是指词的题目。一般来说,一首词为一阙,“阙”在文字上,指词的分段。

B.词牌是指词的曲调名称。词的题目指填词用的题目,词的分段为上片、片,或称上阙、下阙,因为一曲便是一阙。

C.词牌指填词用的曲牌名,“念奴娇”“永遇乐”之类便是;它们又是词的题目,而“赤壁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之类只不过是副标题。一曲为一阙,阙在文字上指词的曲调。

D词,是歌词,是一种按照乐谱的曲调和节拍来填写,歌唱的文学作品,它和音乐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词的种种特点,大都是由它的性质所规定的。

【答案】A

【解析】A项,词牌是指词的曲调名称。

4.下列选项中对“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虚写,“大江东去”比喻千古历史如同水里淘金一样,最后积淀出历史人物。

B. 实写,写出东去的长江,波涛冲刷,不见一丝旧迹,只有一些优秀人物还留在人们的传说中。

C. 虚实结合,不仅写出雄伟壮阔的长江气势,而且化空间为时间,化具体为抽象,从对自然伟力的赞叹转到对历史英雄的羡叹。

D. 概括,概括长江的总体气象,用比喻概括个人类历史。

【答案】C

【解析】C项手法分析完整,内容表述正确到位。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长江。

B.“故国神游”一句中,“故国”指旧国、旧地,即今天的中原地区。

C.“卷起千堆雪”“樯橹灰飞烟灭”两句都运用了比喻修辞格。

D.“羽扇”“纶巾”都是古代儒雅之士的装束。

【答案】B

【解析】“故国”指旧国.旧地,即古战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蜀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蜀相》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诗歌类型相同,都是咏史怀古诗。

B.“蜀相”是指蜀国的丞相,即诸葛亮。

C.颈联描述了蜀相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

D.尾联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但不是本诗的主旨句。

【答案】D

【解析】D项,尾联是本诗的主旨句,既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又抒发了自己功业未成的深沉感慨。

7.古人评诗时常有“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两句中的“诗眼”各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答案 “诗眼”分别是“自”“空”。碧草春色,黄鹂好音,着一“自”字。“空”字,便凄清至极,突出了祠堂的荒凉。而诗人的万千感慨也正是由此而生发的,这两个字,使我们能体会到诗人表现出来的感伤叹惋的情调。

8.咏史怀古诗是诗人登临其境的慨叹之作,想必同学们也曾去过一些地方,请详细说说你当时的感受,不少于两百字,内容真实,情感真切。

【解析】咏史怀古诗相当于游记,任意说说即可,重在写出当时自身的感受。

 

 

 

第 3.4 课  促织

同步练习

1.下列各组中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迂讷( nà)            藁(gǎo)葬          惙(chuò)然    

B.觇(chān)视         爇(ruò)香          鬣(liè )毛

C.裨(bì)益           兰若(rě)             长胫(jìnɡ)

D.竦(sǒnɡ)立           惴(zhuì)惴           瞻(zhān)顾

【答案】A

【详解】根据汉字规范字音,A选项“迂讷(nè)”。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徐行        庆贺        胫骨        面如死灰

B.跬步        恩荫        邑痒        大惊失色

C.裨益        徘徊        愧怍        向隅而泣

D.竦立        彷徨        拼搏        惴惴不安

【答案】B

【详解】根据汉字规范,B选项“邑庠”。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囤积居奇虽可赚大钱,但他不愿做对不起老百姓的事。

B.大考将近,连日来他目不交睫地苦读,只希望能毕其功於一役。

C.手电筒照亮后,只见那几个歹徒,个个蠢若木鸡,人人举手交械。

D.由于实验失败,他周身都透露出毫发不爽的气息。

【答案】D

【解析】D项,毫发不爽:形容一点不差。毫,细毛;发,头发;爽,差错。。

4.以下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聊斋志异》是中国18世纪成书的一部文言小说集,共431篇。

B.“促织”,又名蟋蟀.蛐蛐儿。古谚曰:“蟋蟀鸣,懒妇惊。”是说古代妇女一听到蟋蟀的叫声,便知秋日已到,离冬天不远了,于是抓紧时间纺织,这便是“促织”一名之由来。。

C.“童子”,即童生,指科举时代,已考取秀才的读书人。

D.东曦,指初升的太阳。在中国古代传说中,日神的名字叫曦和,乘着六条龙驾驭的车在天空中驰骋。

【答案】C

【解析】“童子”,即童生,指科举时代,没考取秀才的读书人。明清的科举制度,凡是习举业的读书人,不管年龄大小,未考取生员(秀才)资格之前,都被称为童生或儒童。  

5.以下关于《促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通过促织的得失这一主要线索,讲述成名一家的遭遇,情节动人心弦。

B 小说多处使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形成极大反差,増强了戏剧性,引人入胜。

C 小说采用幻想的叙述方式,反映了人不如虫的悲惨现实,具有强烈的讽刺意义。

D 小说的语言具有简洁凝练.片言传神的特点,多连用四字短句,斩截有力。

【答案】C

【解析】小说采用了幻想与现实交织的叙述方式。

 

 

6.阅读《捕蛇者说》,试比较《捕蛇者说》《促织》,对照思考,在画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词语。

捕蛇者说

【唐】柳宗元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比较抨击的深度:捕蛇人蒋氏之苦是由_____________造成的;成名一家之苦是由_____________造成的。这几篇作品相较,抨击矛头直接指向皇帝的是《_____________》。

(2)比较揭露的广度:《捕蛇者说》中有_____________;《促织》中有_____________等。所以从揭露封建社会的广度来看,应首推《_____________》。

(3)比较选材:《捕蛇者说》写官府征蛇,《促织》写官府征蟋蟀。仅从用途上讲,“蛇”可治_____________,唯“促织”毫无用处。如果说有用,唯一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这就更显出征促织的荒唐。封建统治者为了个人的_____________,给天下百姓带来巨大的_____________。选材小巧,用意深刻。

【答案】

(1)依次填写:赋敛之毒;官中尚促织之戏;促织

(2)依次填写:收税小吏(悍吏之来吾乡);里胥、学使、县宰、抚军、皇帝、促织

(3)依次填写:病;取乐;享受;灾难

【解析】根据文章内容,对比概括即可。

 

 

7.完成下面的写作任务。

第二天清晨,成名的儿子从烦躁不安的睡梦中醒来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促织。他看到自己的身体还躺在床上,父母还在一旁叹息着。他想起来了,自己昨天跳到了井里,之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是的,他想起来了,不小心拍死了促织之后,他害怕极了……

请续写后面的故事,可以借鉴《变形记》中的心理描写,也可以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进行叙述。

【答案】答案不唯一,注意有理有据.合理想象即可。

【解析】可注意文章内容主旨,揭示封建时代的压迫;亦可自行想象,创意不限。

 

 

 

 

 

 

 

 

 

 

 

第 4 课  《平凡的世界》

同步练习

1.下列填入文段中括号内的人物,正确的一项是(       )

在《平凡的世界》中,(    )是立足于乡土矢志改变命运的奋斗者;而(   )是拥有现代文明知识.渴望融入城市的“出走者”。

A.孙少平     孙少安           B.孙少安     孙少平   

【答案】B

【详解】《平凡的世界》中,主要人物是孙少安.孙少平兄弟俩。哥哥孙少安因家贫不得不放弃学业,背负着一大家子生存的压力,回村种地、养羊、办企业。他精明强悍,永不服输,最终让那个烂包家庭彻底翻身,成为公社有名的“农民企业家”,所以第一个空填“孙少安”。弟弟孙少平向往美好生活,发奋读书,希望走出农村融入城市,努力活出自我,所以第二个空填“孙少平”。

2.孙少平的抱负是将来准备报考(       )。

A.煤炭技术学校       B.矿业技术学校         

C.石油技术学校       D.电气技术学校

【答案】A

3. 下列填入文段中括号内的人物,正确的一项是(       )

在《平凡的世界》中,(    )热情而温厚、朴实却执拗;而(   )有才华,有个性,是现代的知识女性。

A.田晓霞    田润叶         B.田润叶    田晓霞

【答案】B

【解析】在书中,田润叶是田福堂的女儿,生活在文明与开放程度较高的城市,敢大胆追寻爱情,“并不认为爱情就要门当户对。门当户对不如两个人有情意。”所以她不介意孙少安的贫寒,多次向孙少安表白心迹,即使孙少安表现出明显的退却时,她也没有放弃。而田晓霞美丽善良.开朗大方,有思想有个性,是无惧世俗的自由灵魂。零落成泥,只有香如故。

4. 作者路遥写的一部有关《平凡的世界》的创作随笔是(      )
 A.《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     B.《惊心动魄的一幕》
C.《柳青的遗产》               D.《早晨从中午开始》

【答案】D

【解析】《早晨从中午开始》是路遥一部5万多字的随笔,诉说了路遥对待写作和工作的态度,凝聚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作家生命中的最后的心血。

5. 书中的“黄原”指现实中的(    )市?

A.西安      B.铜川      C.延安           D.榆林

【答案】C

【解析】黄土高原包括七个省区,根据书中描写,黄原的原型是延安延川。  

6.下列有关《平凡的世界》一书,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小说。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

B. 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

C. 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获中国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D. 路遥采用了“三线组合法”,即在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活动上安排了三条线索,三条线索都以时间为序,并将这十年间我国所发生的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也列入其中。

【答案】C

【详解】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获中国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7.关于《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陕北黄土高原双水村村民的命运为中心,深刻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B.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孙少安领导生产队推广责任制,并成了公社的“冒尖户”。

C.孙少安因不懂技术,办砖窑蒙受了巨大损失。

D.田晓霞从师专毕业后到省报当了记者,在抗洪采访中为抢救灾民光荣献身。

【答案】B

【解析】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8.阅读文段,完成习题。

《还乡》

路遥

①天还没有明时,高加林就赤手空拳悄然地离开了县委大院。

②他匆匆走过没有人迹的街道,步履踉跄,神态麻木,高挑的个子不像平时那般笔直,背微微地有些驼了;失神的眼睛深陷在眼眶里,没有一点光气,头发也乱蓬蓬的像一团茅草。整个脸上像蒙了一层灰尘,额头上都似乎显出了几条细细的皱纹。

③早晨的太阳照耀在初秋的原野上,大地立刻展现出了一片斑斓的色彩。庄稼和青草的绿叶上,闪耀着亮晶晶的露珠。脚下的土路潮润润的,不起一点黄尘。高加林在路上摇摇晃晃地走着,走几步就站下,站一会儿再走。

④离村子还有一里路的地方,他听见河对面的山坡上,有一群孩子叽叽喳喳地说话,其中一个男孩子大声喊:“高老师回来了!”他知道这是他们村的砍柴娃娃,都是他过去的学生。

(1)《还乡》节选自路遥小说《__________》。

(2)第二段使用了____________描写方法,刻画了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

(2)第三段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墨子是用什么方法教育耕柱子的?结合文章进行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人生

(2)外貌   落魄.潦倒

(3)景物描写,景物呈现出斑斓,鲜亮,干净,与第二段的高加林截然不同,形成鲜明对比,预示新的一天开始,生活总要向前。

 

 

9.从《平凡的世界》一书中,摘录自己最喜欢的五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只有自己诚心待人,别人才有可能对自己以诚相待。

②只要春天不死,就有迎春的花朵年年岁岁开放,生命讲涅磐,生生不息,并会以另一种形式永存。

③因为你能痛苦,就说明你对生活还抱有希望!

④人处在一种默默奋斗的状态,精神就会从琐碎生活中得到升华。

⑤人处在幸福与不幸交织的矛盾之中,反而使内心有一种更为深刻的痛苦,看来近在眼前的幸福而实际上又远得相当渺茫,海市蜃楼。放不得抓不住。

【解析】任意五条即可,要求不限。

10.完成下面的写作任务。

在《平凡的世界》中,有许多让人回味的句子,例如:“普通并不等于庸俗,他也许一辈子就是一个普通人,但他要做一个不平庸的人。”

请阅读上述句子,围绕“普通”与“平庸”的关系展开议论,谈谈自己的理解。要求:字数不少于400字。

【答案】普通不等于平庸。详细论述可围绕书本情节以及平常生活中的人物展开。

【解析】《平凡的世界》写了一群平凡的人,生老病死,喜怒哀乐,他们无法决定自己的出身,却可以做出一个不一样的自己,在许许多多平平常常的事情中,表现出不平常的看法和做法来,任何人都可以为自己选择一个不平凡的灵魂,即普通不等于平庸。如孙少安,他是一个普通人,他有过可人的青梅竹马田润叶,他娶了勤劳善良的妻子贺秀莲,他在家务农,承担长子的义务。但是他不是一个庸俗的人,他率先实行责任制,又进城拉砖赚钱建砖窑,成了“冒尖户”,他为自己获得了不平庸的人生。

 

 

 

第 5.1 课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同步练习

1.下列画横线的字,字音相同的一项是(     )

A. 鲜血(xuè)   呕心沥血    血气方刚

B. 颤抖(chàn)  颤颤巍巍    心惊胆颤   

C. 淤塞(sè)    敷衍塞责    闭目塞听

D. 部署(shǔ)   数不胜数    数见不鲜 

【答案】D

【详解】根据汉语拼音规范,D选项“数( shuò)见不鲜”。

2.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有一次,焦裕禄从兰考县堌阳公社回县的路上,遇到了白帐子猛雨。

B.焦裕禄抡着手里的棍子说:“就坐这条船来的。”

C.焦裕禄的心里,装着全体党员和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

D.在赵垛楼大队“翻身”的这年冬天,那位犯错误的同志,思想上也翻了个个儿。

【答案】B

【详解】根据修辞手法,A选项“夸张”,C选项“对比”,D选项“拟人”。

3.下列语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见到涝洼窝,他说:“这里可以栽苇、种蒲、和养鱼。”。   

B.先烈们并没有因为兰考人穷灾大,就把它让给敌人,难道我们就不能在这里战胜灾害?

C.大家议论说,新来的县委书记看问题高人一着棋,他能从困难中看到希望,能从不利条件中看到有利因素。

D.即使硬干,也要犯“闭塞眼睛捉麻雀”的错误。

【答案】A

【详解】根据标点符号使用规范,A选项“和”前面不用顿号,即“栽苇、种蒲、养鱼”或者“栽苇、种蒲和养鱼”。

4.以下关于“通讯”的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通讯是一种以写典型人物、典型事件为主的新闻体裁,它具有新闻性、评论性和形象性的特点。

B.通讯从报道内容和写法划分,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和主题通讯等。

C.人物通讯,一是记写人物一生的成长过程和优秀事迹,反映时代的思想光辉;一是叙写人物的片断生活和先进思想,闪耀人物的心灵火花。

D.事件通讯,以记事为主,常有一个中心事件,人物围绕中心事件展开,并且以人物来表现作品的主题。

【答案】D

【解析】事件通讯,虽写到人物,但并不以他来表现作品的主题。  

5.下面《县委书记——焦裕禄》一文,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这一长篇人物通讯由8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可以独立成篇,各部分都有各自的主题思想,课文选取了原文中2、4、6、7、8五个部分。
B.节选部分内容生动还原了时任兰考县县委书记的焦裕禄,带领干部和群众团结抵抗内涝.风沙.盐碱三害的艰苦过程,将焦裕禄亲民爱民、不畏艰险、勇于奉献的先进形象呈现在读者面前,成功塑造了“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这一典型形象。

C.选文表现手法多样,恰到好处地使用了对比、白描和细节描写,并配以适当的叙述.议论和抒情。
D.选文利用小标题组合的方式,选取焦裕禄书记到达兰考的典型事迹,各节之间不是随意的组合而是有一定的联系的,按照逻辑线索进行安排。

【答案】D

【解析】按照时间线索进行安排。

 

 

6. 阅读文段,完成习题。

风雪铺天盖地而来。北风响着尖利的哨音,积雪有半尺厚。焦裕禄迎着大风雪,什么也没有披,火车头帽子的耳巴在风雪中忽闪着。那时候,他的肝痛常常发作,有时疼得厉害,他就用一支钢笔硬顶着肝部。现在他全然没想到这些,带着几个年轻小伙子,踏着积雪,一边走,一边高唱《南泥湾》。

这一天,焦裕禄没烤群众一把火,没喝群众一口水,风雪中,他在九个村子,访问了几十户生活困难的老贫农,在许楼,他走进一个低矮的柴门。这里住的是一双无儿无女的老人。老大爷有病躺在床上,老大娘是个瞎子。焦裕禄一进屋,就坐在老人的床头问寒问饥。老大爷问他是谁?他说:“我是您的儿子。”老人问他大雪天来干啥?他说:“毛主席叫我来看望您老人家。”老大娘感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用颤抖的双手上上下下摸着焦裕禄。老大爷眼里噙着泪说:“解放前,大雪封门,地主来逼租,撵得我串人家的房檐,住人家的牛屋。”焦裕禄安慰老人说:“如今印把子抓在咱手里,兰考受灾受穷的面貌一定能够改过来。”

就是在这次雪天送粮当中,焦裕禄也看到和听到了许多贫下中农极其感人的故事。谁能够想到,在毁灭性的涝灾面前,竟有那么一些生产队,两次三番退回国家送给他们的救济粮.救济款。他们说:把救济粮.救济款送给比我们更困难的兄弟队吧,我们自己能想办法养活自己!

焦裕禄心里多么激动呵!他看到毛泽东思想象甘露一样滋润了兰考人民的心,党号召的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硬骨头精神,已经变成千千万万群众敢于同天抗.同灾斗的物质力量了。

有了这种精神,在兰考人民面前还有什么天大的灾害不能战胜!

(1)给下列画横线的字注音。

①噙着    _______________ 

②涝灾   _______________    

(2)画线句体现了焦裕禄的(       )品质。           

A. 深入群众,关心群众。            

B. 身先士卒.敢为人先。

C. 不怕困难,迎难而上。                             

(3)下列对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焦裕禄时刻把兰考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在狂风呼啸,大雪封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给他们送去了党的温暖。

B.文段内容说明以焦裕禄为代表的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是血肉相连的,是同呼吸共命运的,焦裕禄让党的光辉形象在人民心中树起了一座丰碑。

C.文段表达方式多样,综合运用描写、说明、议论、记叙等方式,来展现焦裕禄书记这一人物形象。

【答案】

(1)①qín    ② lào

(2)A。

(3)C,没有“说明”这一表达方式。

 

 

7.完成下面的写作任务。

谈谈你对“焦裕禄精神”的感受,写一篇500字的短文。

【答案】首先,明确“焦裕禄精神”内涵: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其次,以具体人物事件为例,如张桂梅、邹碧华等,详细阐述“焦裕禄精神”的体现;再次,阐述“焦裕禄精神”于民、于国的大有可为;最后号召大家进行学习。

【解析】坚定立场,由个体过渡呼吁群体,把握整体方向即可。

第 5.2 课  喜看稻菽千重浪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同步练习

1.下列画横线的字,字音不同的一项是(     )

A.稻菽     奏疏         B.颁发     斑白

C.掖着     摇曳          D.屏气     柄端

【答案】C

【详解】根据汉语拼音规范,C选项“掖( yē)着”“摇曳( yè)”。

2.下列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

A.拢罩   签署    偏僻   山麓

B.饥馑   蕴藏    栽培   淤泥

C.水渠   温室    协作   瞩目

D.欣慰   嘲笑    授粉   颁发

【答案】A

【详解】根据汉字规范,A选项“笼罩”。

3.下列语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加思考地滥读或无休止地读书,所读过的东西无法刻骨铭心,其大部分终将消失殆尽。    

B.那幢漂亮的二层小白楼,突兀兀地立在村中央,如鹤立鸡群。

C.这位救人的木雕师傅不仅手艺了得,而且还有颗良善之心,真是无与伦比。

D.爱国青年毅然放下书本,义无反顾地奔赴抗日救亡前线。

【答案】C

【详解】根据成语释义,C选项选项“无与伦比”意即没有能跟它相比的。形容非常突出或程度高,指事物。

4.以下“人物通讯”有关的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根据基本结构形态的不同,可分三种类型:传记式、特写式、群像式。

B.其“过程线”是人物生活的经历或事件发展的过程,它是事物的表面现象;“思想线”则是作者根据人物事迹所提炼出的主题,它贯穿于人物的典型事迹中,反映着事物的本质意义。

C.它以人物的新近行动为新闻,重在表现人物的品质.性格和精神面貌,通过一般显示个别,通过伟大突出平凡,达到揭示时代特征、感染并且教育读者的目的。

D.它是报刊、广播、电视上最为常见的通讯形式之一,是一种重要的应用文体。

【答案】C

【解析】通过个别显示一般,通过平凡突出伟大。  

6.下面有关《喜看稻菽千层浪》一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人物通讯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科学家袁隆平重视实践,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宣战,大胆创新的精神,也表现了他引领“绿色革命”的宏愿。
B.在人物刻画上,本文通过对人物一言一行的细节描写以及具体典型的事例,让“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活生生得“立”在了我们面前。

C.在表达方式上,本文以记叙为主,夹以描写、议论、说明。
D.本文由四个小标题构成,每个部分侧重点各不相同。“曾记否,到中流击水”一部分注重实践,勇于探索;“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提倡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是目标远大,不断进取;“饥饿的威胁在退却”是坚持事实,实事求是。

【答案】D

【解析】“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是坚持事实,实事求是;“饥饿的威胁在退却”目标远大,不断进取。

 

 

7. 阅读文段,完成习题。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投入杂交水稻的研究,“90后”袁隆平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了自己的手中。“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这是袁隆平的名言。半个世纪以来,袁隆平一身泥.一身水,奋斗在田间,被称为“中国最著名的农民”。他创建了“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二系法”杂交水稻,发明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他也曾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的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这些国家克服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他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了卓越贡献,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等多项荣誉。袁隆平表示,水稻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因此,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保证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每一次挑战,都是对初心的坚守;每一次攀登,都是对意志的考验;每一次前行,都是对目标的追赶。多年坚持下田的袁隆平,早早披上了“下田黑”,那是紫外线照射后的作品。有人感叹:袁隆平长得比农民还农民。如今,袁隆平虽已功成名就,但依然奔走在田间,为他的“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而努力。他的团队在内蒙古兴安盟1000亩盐碱地水稻基地完成试种测产。该基地pH接近9,盐度高于0.6%,属于不毛之地。现在,这里不仅长出了水稻,试种结果还远远超过了预期。

(1)下列语句中的引号,标示特殊含义的一项是(     )

A.“90后”袁隆平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了自己的手中。

B.“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这是袁隆平的名言。

C.他发明了“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

D.他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了卓越贡献,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等多项荣誉。

(2)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反复 比拟 借代 

B.引用 排比 比拟

C.排比 夸张 顶真 

D.引用 顶真 夸张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发明了“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二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B.他创建了“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二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C.他发明了“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二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D.他发明了“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二系法”杂交水稻,发明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4)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案】

(1)A(2)B(3)C

(4)①最主要的粮食作物;②提高水稻产量。

 

 

7.完成下面的写作任务。

在我们走过的人生旅途中,很多平凡人的事迹令我们感动,例如选择自己熟悉的一位人物为报道对象来进行人物通讯的写作练习,写出标题、导语和主体部分的结构。

【答案】

标题:高山仰

——记“七一勋章”获得者

导语:大山里,她看见许多孩子生活贫困却仍有求知的热忱,她看见这里有一片希望的土地,需要播种发芽。于是,她变成了燃灯者,带来了希望,女高这棵教育扶贫的“珍稀苗木”开始风栉风沐雨.茁壮成长。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燃灯者——张桂梅女士的故事。

主体部分:①创办女高,点燃希望   ②笑傲病魔,馈以芬芳

【解析】根据自己所列出来的人物,围绕其典型事例,结合人物通讯格式即可。 

 

 

第 5.3 课  国家的儿子

同步练习

1.下列画线字词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举世嘱目(zhǔ)      朗声应和(yìng)      殚精竭虑( dàn)
B.声嘶力竭(sī)       身姿矫健( jiǎo)     言简意赅(gāi )

C.辗转反侧(zhǎn)     呕心沥血 (ǒu)       激情澎湃 (péng)

D.劈波斩浪(pī)       惊心动魄(pò)        雷霆万钧(tíng)

【答案】A

【详解】根据字音规范,殚精竭虑(dān)。

2.下列修辞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什么是型号研制现场总指挥?型号研制现场总指挥是某型号飞机设计完成后,负责一切生产、调试、总装、试飞等任务的“行政总管”。(设问)

B.这的确是一场“刀尖上的舞蹈”。(比喻)

C.苍天垂泪,大海呜咽。(拟物)

D.它以雷霆之势,跃过滑跃14度甲板。(夸张)

【答案】C

【详解】C选项“拟人”。

3.下列句子中,省略号用法是“说话断断续续”的是(      ) 

A.小王从车上跑下,声嘶力竭地喊着:“医……医生……”

B.苍天垂泪,大海呜咽……

C.大家却都沉浸在喜悦之中……

D.我国有许多杰出的的人物,比如袁隆平、屠呦呦、张桂梅……

【答案】A

【解析】BC选项是语音未尽,D选项是例举未完。

4.以下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匪徒在五分钟内劫了银行20万元,如此迅速,显然是殚精竭虑。

B.这种排山倒海的巨潮,是任何顽固势力所不能抵挡得住的。

C.我们作文应该言简意赅,不要拖泥带水。

D.别人讲得声嘶力竭,激昂慷慨,她却只是望着他们的脸,看着他们的表情。

【答案】A

【解析】殚精竭虑,褒义词,形容用尽精力.费尽心思。此处不合语境,应该为“处心积虑”。  

5.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报告文学是散文的一种,介于新闻报道和小说之间,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的散文。
B.报告文学有新闻性.文学性和政论性三大特点。
C.报告文学选取具有时代特征和典型意义的题材,常采用夹叙夹议的手法,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刻画和细节描写,展示事件经过,反映事物面貌,揭示人物精神。
D.报告文学讲究真实,不允许艺术虚构和任意编造,排斥艺术加工。

【答案】D

【解析】报告文学讲究真实,不允许艺术虚构和任意编造,但不排斥艺术加工。

8. 阅读文段,完成习题。

①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猪猡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的作践——血肉造成的“机器”终究和钢铁造成的不一样,包身契上写明的三年期限,能够做满的不到三分之二。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样的弯,面色像死人一样的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逼着在做工。譬如讲芦柴棒吧,她的身体实在瘦得太可怕了,放工的时候,厂门口的“抄身婆”(检查女工身体的女人)也不愿意去接触她的身体:

“让她扎一两根油线绳吧!骷髅一样,摸着她的骨头会做噩梦!”

②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

                                             ——节选自夏衍《包身工》

(1)分析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     )修辞手法。(多选)

A.反复      B.排比      C.比喻      D.拟人

(2)选文②段中,“黑夜”“黎明”“某一些人”分别指代(      )(多选)

A.旧社会   B.新社会  C.帝国主义资本家及其走狗帮凶  D.美国人   E.索洛

【答案】

(1)①反复: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②排比: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逼着在做工。③比喻: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样的弯,面色像死人一样的惨。故ABC。

(2)“黑夜”象征旧社会,“黎明”象征光明的新社会,“某一些人”指帝国主义资本家及其走狗帮凶带工老板等。故ABC。

7.《国家的儿子》是一部文学性、艺术性、思想性高度统一的报告文学作品,请写一份推荐词,想你周边的家人朋友推荐它。 

【答案】它勾画了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历程,它罗阳同志放在航空事业的历史长河中.一代一代航空人“航空报国,强军富民”的实干中,它突出罗阳同志和罗阳这代航空人坚守奋进.默默奉献的实干精神 ,它就是《国家的儿子》一书。我诚挚向大家推荐这部书,一起学习罗阳同志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矢志不渝、航空报国的爱国情怀;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恪尽职守、忘我奉献的崇高品德;严于律己、淡泊名利的人生境界。担起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强盛,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解析】可注意书的内容无误即可。

 

 

 

第 6.1 课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同步练习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千乘之国 (shèng)        端章甫 (fǔ)            观今鉴古 (jiàn)

B.因之以饥馑 (jǐn)        风乎舞雩 (yú)          弥足珍贵 (mí)

C.夫子哂之 (shěn)         冠者五六人 (guān)       吾与点也 (yǔ)

D.为小相焉(xiàng)          喟然叹曰 (kuì)         以俟君子 (sì)

【答案】C

【详解】根据汉字规范字音,C选项“冠guàn”。

2.下列各句中的加粗词语,古今意义相同一项是(      )

A.童子六七人

B.加之以师旅

C.宗庙之事,如会同

D.风乎舞雩

【答案】D

【详解】A选项中的“童子”,古义:少年,未成年的男子,今义:男孩子,泛指儿童。B选项中的“师旅”,古义:军队,今义:军队的编制单位。C选项中的“会同”,古义: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通称,今义:跟有关方面会合起来(办事)。D选项中的“舞雩”,古今意义都是求雨的祭祀仪式,伴以乐舞。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位霸王果然能照我家子晰公一般,领略些沂水春风乐趣,自然上下与天地同流了哇!

B.这孩子从小到大家境富裕,天天沂水舞雩到处玩乐。

C.孔子与子路.冉有.公西华.曾皙闲谈时,前面三人都各言其志,口气不小。

D.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陆续覆灭,只是个千乘之国。

【答案】D

【解析】D项,千乘之国是指拥有许多兵马的国家,覆灭国家基本没有兵马。

4.以下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春秋时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作者是孔子。

B.师旅:指军队。古时两千五百人为一师,五百人为一旅。

C.舞雩:台名,是鲁国求雨的坛,在今曲阜南。雩,求雨的祭祀仪式,伴以乐舞,故称“舞雩”。

D.愿为小相焉:相,在祭祀.会盟或朝见天子时主持赞礼和司仪的人。

【答案】A

【解析】《论语》的作者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5.下列对相关人物言行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冉有:先说“方六七十”,转而改口“如五六十”——优柔寡断,缺乏果决。

B.冉有:说“礼乐”大事“以俟君子”——谦虚谨慎,敦厚礼让。

C.公西华:在孔子的催促下说“非曰能之,愿学焉”——忍让谦恭,隐藏锋芒。

D.曾皙:“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放达洒脱,从容自得。

【答案】A

【解析】A项,“优柔寡断,缺乏果决”错,冉有这里表现的应该是“谦虚谨慎”。

 

 

9.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孔子过而不式①

荆②伐陈,陈西门坏,因其降民使修之。孔子过而不式。子贡执辔而问曰:“礼,过三人则下,二人则式。今陈之修门者众矣,夫子不为式,何也?”孔子曰:“国亡而弗知,不智也;知而不争,非忠也;争而不死,非勇也。修门者虽众,不能行一于此,吾故弗式也。”(诗曰:“忧心悄悄,愠于群小。”小人成群,何足礼哉!)

                                                    (选自《韩诗外传》)

【注释】① 式:同“轼”,车前扶手的横木。乘车者身靠横木,表示敬意。②荆:楚国

(1)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①伐______________

②因______________

③执辔______________

(2)翻译

①国亡而弗知,不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修门者虽众,不能行一于此,吾故弗式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原文回答,孔子为何“过而不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讨伐;攻打       ②就         ③拿着缰绳

(2) ①自己的国家灭亡了都不知道,这是不聪明。

②修城门的人虽然多,却没有一个能做到我说的其中一点的,所以我不对他们行式礼。

(3)国亡而弗知,不智也;知而不争,非忠也;争而不死,非勇也。

 

 

10. 观看电影《孔子》,谈谈你对孔子的认识。

【答案】答案不唯一。

【解析】可结合孔子生平经历,全面阐述。如: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经典人物,一个热心政治退而求其次的教育家,他曾倾心政治,周游列国,倡导仁义,生于乱世知其不可而为之,懂得担当不避世,令人敬重,他守护文化,在文化的荒原上勤奋耕耘,他珍惜时间,在有限的生命长河里立功立言,他懂得教育,对三千弟子循循善诱,堪称不朽传奇。

8.完成下面的写作任务。

两千多年前,孔圣人及其弟子关于“志”,畅所欲言。其说穿越千年,余音袅袅。请你结合当下实际,谈谈自己理想中的社会或梦想中的人生。

 

【答案】答案不唯一,注意有理有据.积极向上即可。

【解析】可结合文章内容以及当下社会,内容不限。

 

 

 

 

 

 

 

 

 

 

 

 

 

 

第 6.2 课  寡人之于国也

同步练习

1.《寡人之于国也》的体例是(      )

A.记叙文     B.议论文      C.说理散文      D.诗歌

【答案】C

【详解】根据文章体例,《寡人之于国也》属于说理散文。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东凶亦然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B.弃甲曳兵而走    走:逃跑

C.养生丧死无憾    憾:遗憾

D.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申请

【答案】D

【详解】根据文言字义,“申”即“反复陈述”。

3.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与用法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B.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C.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D.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答案】D

【解析】A项,“无罪”是两个词,不要归罪;现代汉语是一个词。B项,“养生”指供养活着的人;今义指保养身体。C项,“河内”在古汉语中的意思是“黄河以北”;今义是越南的首都。D项,古今义均为“门口和庭院里热闹得像市场一样,形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

4.以下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B.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古人以中原地区为中心,所以黄河以北称河内,黄河以南称河外。

C.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境外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D.庠序:古代的乡学。《礼记?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家”,这里指“闾”,二十五户人共住一巷称为闾。塾,闾中的学校。党,五百户为党。庠,设在党中的学校。术,同“遂”,一万二千五百家为遂。序,设在遂中的学校。国,京城。学,大学。

【答案】C

【解析】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而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之所以赞扬梁惠王“好战”,是因为“行王道”的根本目的是打赢每一仗。

B.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设喻,暗示梁惠王移民移粟跟邻国国君治国不尽心无本质区别。

C.孟子在文章中提到的“王道”,实际上是儒家的一种政治主张,即以仁义治天下。

D.孟子认为“行王道”的具体内容主要是顺应农时,合理发展生产,保障民生,施行教化。

【答案】A

【解析】孟子“以战喻”并无赞梁惠王“好战”之意。

 

 

11. 阅读文段,完成下题。

卫灵公纳谏

卫灵公天寒凿池。宛春谏曰:“天寒起役①,恐伤民。”公曰:“天寒乎?”宛春曰:“公衣狐裘,坐熊席,陬隅②有灶,是以不寒。今民衣弊不补,履决不组③,君则不寒矣,民则寒矣。”公曰:“善。”令罢役。左右以谏曰:“君凿池,不知天之寒也,而春也知之。以春之知之也而令罢之,福将归于春也,而怨将归于君。公曰:“不然。夫春也,鲁国之匹夫也,而我举夫民未有见④焉,今将令民以此见之。曰春也有善,于寡人有也,春之善非寡人之善欤?”灵公之论宛春可谓知君道矣。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起役:即兴办土木工程。②陬(zōu)隅:屋角。③履决不组:鞋子坏了不得编织。④见:了解。

6.请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画一处)

   灵 公 之 论 宛 春 可 谓 知 君 道 矣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春之知之也而令罢之,福将归于春也,而怨将归于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卫灵公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6.灵 公 之 论 宛 春 / 可 谓 知 君 道 矣

7.因为宛春知寒而罢役,所以德归宛春,怨归于您。

8.知错能改,善于纳谏:卫灵公接受宛春建议,停止凿池。

【解析】一个严寒的冬天,卫灵公下令挖一个大水池。大臣宛春进谏说:“在这么冷的天里进行这样大的工程,恐怕百姓会受不了,请大王三思。”卫灵公不解地问:“天气真的很冷吗?”宛春回答:“大王您身穿狐皮大衣,坐的是熊毛垫子,屋内又是热烘烘的灶台,您当然不觉得冷了。而那些在户外服役的老百姓,穿的是破烂而没有来得及补的衣裳,鞋子也都磨破了,他们确实快冻僵了。”卫灵公听了宛春的劝谏后,亲自到外面走了一趟,就立刻下令停工。此时他身边的大臣说话了:“您下令凿池,不知天寒,而是因为宛春知寒而罢役,所以德归宛春,怨归于您。”而卫灵公却回答道:“不然。宛春只是鲁国的匹夫,是我任用他的,过去大家有不知道宛春的,今天我就让他们知道。宛春有善举,我有任用他的善举,这样,宛春的善举不也是我的善举吗?”所以有评论说“灵公论宛春可谓知君之道矣”。

 

 

9.完成下面的写作任务。

《寡人之于国也》有”数罟不入洿池”之言,《史记》亦载“网开一面”之说,合理使用自然资源,不乱砍乱伐,与自然和谐共处,已经成为我国共识。

请针对这一共识,拟写一封保护环境倡议书。要求主题鲜明,格式正确形式工整,200字以内。

【答案】

保护环境倡议书

地球村的全体民众:

你们好!

我是大大地球村的一员,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自古以来,我国便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寡人之于国也》有”数罟不入洿池”之言,《史记》亦载“网开一面”之说,无一不在号召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唯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方能为后世子孙留下方寸之地。

请大家从生活中小事做起,节约用水,用电,用纸。点滴虽小,亦有无限作用。

 

                                                     地球村的小明

                                                    ***年***月***日

 

 

 

 

 

 

 

第 6.3 课  劝学

同步练习

1.下列画线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木直中(zhòng)绳      虽有槁(gǎo)暴(pù)
B.假舟楫(jí)者         不积跬(kuǐ)步
C.驽(nú)马十驾         锲(qì)而不舍
D.金石可镂(lòu)        蛇鳝之穴(xué)

【答案】C

【详解】根据汉字规范字音,C选项“锲( qiè )而不舍”。

2.对下列各句中加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已:停止

B.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C. 以为轮,其曲中规                  规:规则

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假:借助,利用弟

【答案】C

【详解】C项,规:圆规。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零星的时间,如果能敏捷地加以利用,可成为完整的时间。所谓“积土成山”是也,失去一日甚易,欲得回已无途。

B.学生如果把先生当作一个范本,而不是一个敌手,他就永远不能青出于蓝。

C.说到底,反骄破满,就是要破除狭隘的盆地意识,具备登高望远的国际化视野。

D.他是科研界公认的天才,组委会在给他颁奖的时候也不得不感叹道:“驽马十驾”。

【答案】D

【解析】D选项“驽马十驾”是指比喻能力低下的人只要奋勉从事,同样能达到目的。。

4.下列各项中,对画线词语活用情况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④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⑤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⑥其曲中规

A.①②/③⑤/④/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A

【解析】①②名词做状语;③⑤名词做动词;④数词用作形容词;⑥形容词做名词。故选A。  

5.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舆,原指造车的工匠,后多指车厢,并泛指车,又引申为“众人之论”。
B.“君子”一语,广见于先秦典籍,是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强调政治地位的崇高。后孔子为“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如本课“君子曰:学不可以已”中的“君子”即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C.“骐骥”是千里马的别称。千里马的别称还有“赤兔”“的卢”等。
D.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引申为举步、迈步,也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

【答案】C

【解析】千里马不是赤兔.的卢。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劝  学

唐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题目中的“劝”是勉励的意思,起统领全片的作用。

B.首句写读书时间——从“三更”读到“五更”,极言读书之刻苦勤奋。

C.“黑发”、“白首”借指青年,老年,两相对照,突出年少勤学的可贵。

D.诗的语言平实质朴、自然流畅、琅琅上口、富有节奏感。
6.【答案】B

【解析】首句写读书时间——从“三更”读到“五更”,要劝勉人们珍惜时间、刻苦读书。

7.诗歌三四句朗朗上口,请简要分析三四句使用的手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三.四句写的是年轻的时候不好好学习到了年纪大了,在想要学习也晚了。句子中“黑发”,“白首”是采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借指青年和老年。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读书学习要趁早,不要到了老了后悔了才去学习。从结构上看,三、四句为对偶句,“黑发”与“白首”前后呼应,互相映衬,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1.从古人的“劝学”中,你得到什么启发?你还知道关于古人“勤学”的一些典故吗?

【答案】

学习要珍惜时间     苏秦悬梁、孙敬刺股    

学习要讲究方法     匡衡凿壁、孙康映雪

学习要持之以恒     车胤囊萤、羲之临池

学习要勤奋艰苦     韦篇三绝、左思补拙

【解析】通过劝学内容分析,重在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还在比较中学到更多古者先贤对于学习的精妙见解。

2.从《劝学》中任选一句话,作为自己的观点(结句或起句),仿照文中语段(比喻或类比),选取三至四个形象,写一段议论性文字。

【答案】自主作答,答案不限。

【解析】重在符合题意,文字内容对于所属主题的阐发表达之上。

 

 

第 6.1 课  公输

同步练习

1.下列断句有误的一项是(      )

A.荆之地方/ 五千里         B.宋之地/ 方五百里

C.公输盘之攻械 / 尽        D.子墨子之守圉/ 有余

【答案】A

【详解】根据句读,A选项“荆之地 / 方五千里”。

2.对下列语句中画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愿借子杀之     愿:希望      B.公输盘不说    说:通“悦”,高兴

C.吾义固不杀人   固:坚决      D.然胡不已乎    已:停止

【答案】C

【详解】根据文言知识,C选项“本来”。

3.下列“而”字的字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公输盘诎,而曰         B.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C.知而不争,不可谓忠     D.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

【答案】D

【解析】ABC表示转折,却;D选项“而”表承接。

4.以下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公输盘:鲁国人,公输是姓,盘是名,也写做“公输班”或“公输般”。能造奇巧的器械,民间称他鲁班。

B.子墨子:指墨翟(此字念“dí",;姓中念作“zhái")。前一个“子”是夫子(即先生.老师)的意思,是弟子对墨子的尊称。后一个是当时对男子的尊称。

C.云梦:楚国的大泽,跨黄河南北,也包括今天的洞庭湖.洪湖和白鹭湖等湖沼。

D.郢:春秋战国时楚国国都,在今天的湖北江陵。

【答案】C

【解析】云梦:楚国的大泽,跨长江南北。  

5.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输》一文叙述了墨子同公输盘.楚王论辩的经过,说明楚国攻打宋国无好结果,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B.《公输》一文充分体现了《墨子》散文论辩性强、富有逻辑性的特色。
C.墨子勇于面对问题,说服了楚王。这表明,对不义之战,要敢于斗争。
D.《公输》一文通过对话,充分体现了墨子“民为贵,君为轻”的政治思想。

【答案】D

【解析】“民为贵,君为轻”的政治思想是孟子的。

 

 

12. 阅读文段,完成习题。

墨子怒耕柱子

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无愈于人乎?”墨子曰:“我将上太行,以骥与牛驾,子将谁策?”耕柱子曰:“将策骥也。”墨子曰:“何故策骥也?”耕柱子曰:“骥足以策。”墨子曰:“我亦以子为足以策,故怒之。”耕柱子悟。

(1)解释加点的词。

①我亦以子为足以策      _______________

②故怒之                _______________

(2)墨子为什么要怒耕柱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墨子是用什么方法教育耕柱子的?结合文章进行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用鞭子打,这里指驾驭驱使。  ②对感到生气

(2)耕柱子是良马,墨子是伯乐,见此良马,喜不自禁,想培养成千里马。

(3)墨子用马和牛作比的方式,告诫耕柱子,正因为马有能力上太行山,所以要策马。以此勉励学生不断进步,能够真正承担得起责任。

【解析】墨子对耕柱子感到生气。耕柱子说:我没有比别人好的地方吗?墨子说:“假如我将要上太行山去,用一匹好马或一头牛来驾车,你将鞭打哪一个?”耕柱子说:“我将要鞭打好马了(我将要驾驭好马了)。”墨子说:“为什么要鞭打好马而不是鞭打牛呢?(为什么要驾驭好马而不是驾驭牛呢?)”耕柱子说:“好马值得我去鞭打(驾驭)。”墨子说:“我也认为你值得我鞭策,所以生气。”耕柱子醒悟了。

 

 

7.完成下面的写作任务。

《公输》与战争话题有关,请联系当下现实(巴以冲突.俄乌战争等),请拟一则关于和平的倡议书。 

【答案】

“铸剑为犁”倡议书

全体地球村民众:

您好!

近年来,国际形式变化多端,战争频起。但是枪响了,没有赢家。我国战国时期的先贤墨子早已提出“兼相爱,交相利”思想,也就是今天人们所认同的“共赢”;他还提出“大不攻小,强不侮弱”的主张,这个准则可谓是历史上最早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准则,这样的观点超越了时代,在今天依然有着现实意义。

我国一直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上,与墨子“非攻”的思想一致。在此,我们呼吁大家热爱和平,铸剑为犁,战争双方放下武器,停止战争,还世界以和平,还世间以安宁。

                                                 地球村民众  小明

 

【解析】可注意倡议书格式与内容要求。

 

 

 

 

 

 

 

 

 

 

 

 

 

 

 

 

 

 

第 6.5 课  庖丁解牛

同步练习

1.下列句子中画线字的读音及其在句中意义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中《经首》之会      中:zhōng  合乎

B.技经肯綮之未尝         綮:qìng  筋骨结合处

C.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硎:xíng  磨刀

D.彼节者有间            间:jiān  空隙

【答案】B

【详解】根据汉字规范字音,A选项“中( zhònɡ)”,C选项“硎是磨刀石”,D选项“间( jiàn)”。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A.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B.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C.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D.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答案】A

【详解】根据文言翻译,A选项断句正确。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这位老教授一走上讲台,便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B.大师执笔挥毫,似竹非竹,似马非马,已臻目无全牛的境界。

C.他的评论往往游刃有余,见解独到,要言不繁,切中肯綮。

D.他像孔雀一样踌躇满志,认为自己应该受到爱戴。

【答案】D

【解析】D项,形容心满意足或十分得意的样子。多指对己所得的成就十分得意。

4.以下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在古代,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文中的“师襄”,“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

B.《桑林》,传说中商汤时的乐曲名。

C.庄子,名周。他学问渊博,善于论辩,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庄子》行世,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D.《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之一,是一部对话体散文著作,该书由庄周及其门徒.后学共同编著完成,现存33篇。

【答案】C

【解析】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5.下列各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庖丁解牛》先总说“所好者道也”,然后具体分述解牛经过的三个阶段;最后,以“怵然为戒”为尾。

B.文章的语言精练而富有表现力,“触”“倚”“履”“踦”四个字生动再现了庖丁解牛的娴熟技术。

C.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主要是三个方面:一强调对技术的追求;二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三是谨慎小心,尊重规律。

D.《庖丁解牛》阐明只要反复实践,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掌握事物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答案】C

【解析】C项,“强调对技术的追求”分析错误。庄子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以探求“道”,也就是把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

 

 

13. 阅读文段,完成习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指出下面两个疑问句语气的强弱特点和表达效果。

①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②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理解庄子的人生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句是惠子针对庄子知“鱼之乐”而发起的疑问,语气较轻。

②句是庄子针对惠子的问话的回答,用的是反问的语气,语气较强。这句话不从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从反面相对,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对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解析】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的快乐。”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你开始问我‘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的话,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7.完成下面的写作任务。

请以庄子为对象,给他写一封信,说说你对他为人处世的看法。

 

【答案】答案不唯一,注意有理有据.合情合理即可。

【解析】可通过各类资料,了解庄子其人之特点。

 

 

 

 

 

 

 

 

 

 

 

 

 

 

 

第 7.1 课  反对党八股

同步练习

1.下列画横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精粹(cuì)      胆怯(qiè)     量体裁衣( liánɡ)    

B.可憎(zēng)       滥用(làn)      蹩脚(bié)    

C.接洽(qià)        寅卯(yín)      臻于郅( zhì)治   

D.檄文(xí)         恐吓(hè)      从容避匿( nì)

【答案】A

【详解】根据字音规范,A选项“量体裁衣(liàng)”。

2.下列各组词语,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原形毕露    根深缔固      妨害    

B.莫名其妙    教条主义      肃清

C.无的放矢    对牛弹琴      接洽

D. 装腔作势    枯燥无味      薄弱

【答案】A

【详解】根据汉字规范,A选项“根深蒂固”。

3.下列句子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讲好“一带一路”故事,是发掘各国之美、时代之美、互联互通之美的过程。

B.德才兼备方可谓“人才”,有才而无德之人,容易自恃其才祸国殃民,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C.他的能力有限,你应该量体裁衣,不能把这件事交给他去做。

D.他在演讲中妙语连珠,古典诗文、名人轶事、历史典故等信手拈来,令在座的观众听得津津有味。

【答案】D

【解析】津津有味: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句中是“听”,不合语境。

4.以下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八股文章:即八股文,也称制义、制艺、时文。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其就“四书五经”取题,内容必须用古人的语气,绝对不允许自由发挥,而句子的长短、字的繁简、声调高低等也都要相对成文,字数无限制。

B.毛泽东: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代表作品有《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七律·长征》等。

C.檄文:古代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者的文书。

D.八股文是指文章的八个部分,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后四个部分每部分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起来共八股。

【答案】A

【解析】字数有限制。  

5.下面有关课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反对党八股》是毛泽东同志于1942年2月8日在延安干部会上的讲话,课文节选的是整个演讲的主体部分,重点是逐条列举党八股的“八大罪状”。
B.选文整体运用了“总分”的结构,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C.选文在剖析批判每一条罪状时,既讲道理又摆事实,一般是按照摆现象、论危害、挖根源、提方法的思路来论述,有破有立,线索清楚,令人信服。
D.选文逐条剖析党八股的八大罪状,既各有重点,又互有联系,条理清晰,一目了然。前三条着重讲文章的内容,第四、五条着重讲文章的形式,第六条从责任心的角度分析造成前五条罪状的原因,最后两条是概括党八股的恶劣影响。

【答案】D

【解析】选文整体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4. 阅读文段,完成习题。

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又臭又长”。为什么要写那么长,又那么空洞的呢?只有一种解释,就是下决心不要群众看。因为长而空,群众见了就摇头,哪里还肯看下去呢?只好去欺负幼稚的人,在他们中间散布坏影响,造成坏习惯。去年六月二十二日,苏联进行那么大的反侵略战争,斯大林在七月三日发表了一篇演说,还只有我们《解放日报》一篇社论那样长,要是我们的老爷写起来,就不得了,起码得有几万字。现在是在战争时期,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短些,写得精粹些。延安虽然还没有战争,但军队天天在前方打仗,后方也唤工作忙,文章太长了,有谁来看呢?有些同志在前方也喜欢写长报告。他们辛辛苦苦地写了,送来了,其目的是要我们看的。______长而空不好,短而空就好吗?也不好。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但是主要的和首要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或者有人要说:《资本论》不是很长的么,那又怎么办?这是好办的,看下去就是了。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我们反对的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八股调,不是说任何东西都以短为好。战争时期固然需要短文章,但尤其需要有内容的文章。最不应该,最要反对的是言之无物的文章。演说也是一样,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演说,是必须停止的。

                                           (选自《反对党八股》)

(1)根据上下文的联系,文中空格处应填入的最准确的一句话是(       )

A.那我们就看下去。                 B.但是如何看呢?

C.可是这一目的如何达到呢?       D.可是怎么敢看呢?

(2)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运用“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作比喻,把“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党八股形象地.活灵活现地揭示出来了。

B.文段陈述党八股的第一条罪状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接着分析批判“空话”的两种表现形态:第一是长而空,第二是短而空。

C.文段内容主要运用先破后立的论证方法,但在论述具体问题时,又具有各种不同的论证特点。

D.文段得出结论:战争时期固然需要短文章,但尤其需要有内容的文章,最不应该.最要反对的是言之无物的文章。

(3)简单说说这段内容运用的论证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C。文段采用的“边破边立”的方法。

(3)举例论证:斯大林的演说和《资本论》。

  引用论证:俗语“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对比论证:斯大林的演说与有些老爷的长文章。

  比喻论证:长而空的文章像“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

 

 

7.完成下面的写作任务。

当下流量市场盛行,各类公众号、视频的文风甚是浮夸。

请针对当下“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浮夸文风,学习课文的论证方法,比如分项列举、破立结合等,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演讲稿。 

【答案】略

【解析】注意演讲格式,可学习本文技巧,批判当下文章内容与事实有所出入,表里不一;容易产生审美疲劳;易麻木人心,以后再发生重大的新闻,也无人关注了;更甚者拉低智商……

 

 

 

 

第 7.2 课  拿来主义

同步练习

1.下列画横线的字,字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自诩(xǔ)     给与(jǐ)      冷炙(zhì)

B.冠冕(miǎn)    吝啬(sè)       脑髓( suí)

C.孱头(càn)     蹩进(bié)      国粹(cuì )

D.尽瘁(cuì )    憔悴(cuì )      礼尚( shànɡ)

【答案】B

【详解】根据汉语拼音规范,B选项“脑髓suǐ”。

2.下列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

A.残羹冷炙     佳节大典    自诩       辩别

B.冠冕堂皇      磕头贺喜      鼓吹       徘徊

C.礼尚往来      故弄玄虚      发扬       售罄

D.推陈出新      勃然大怒      缘故       摩登

【答案】A

【详解】根据汉字规范,A选项“辨别”。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高校新增设4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无疑将给该校的科研事业带来一个冠冕堂皇的未来。    

B.解放前,爷爷给地主当长工,吃的是残羹冷炙,睡的是潮湿的地铺,以致熬坏了身体。

C.去年我们去二中参观,他们接待那么热情,下星期他们来我校赛球,我们也应该好好接待,这是礼尚往来!

D.现在有些直播间的卖家故弄玄虚,夸大产品功能,其目的就是让消费者购买产品。

【答案】A

【详解】根据成语释义,A选项“冠冕堂皇”意即看起来庄重体面.光明正大的样子,实际上并非如此。

4.以下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杂文是一种直接、迅速反映社会事变或动向的文艺性政论文。在剧烈的社会斗争中,它是战斗的利器。

B.《拿来主义》一文,选自《且介亭杂文》。“租界”二字各取一半,表示鲁迅先生不愿将自己国家的“禾”与“田”让给帝国主义,即“且介”,讽刺了当时国民党统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C.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D.鲁迅先生的作品是一部记录着对黑暗的愤懑和对光明渴慕的民族启示录,其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其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便被纳入了《彷徨》一小说集中。

【答案】D

【解析】其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便被纳入了《呐喊》一小说集中。  

7.下面《拿来主义》一文,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拿来主义》一文从“闭关主义”说到“送去主义”,深入分析和尖刻批判盲目自大,自诩地大物博.媚外求荣.自欺欺人的可笑心理与无耻行为,指出如果那样发展,我国人民将进一步受奴役的严重后果。
B.文章前5段议论.抒情并用,引出中心论点:应该实行“拿来主义”,接下来的四段主要论证“为什么”有前述中心论点。

C.第6、7段论证为什么和怎样“自己来拿”,8、9段论证为什么和怎样“占有,挑选”,实行拿来主义。
D.文章的末段小结全文,直接写出8个“怎么办”。

【答案】D

【解析】文章前5段夹叙夹议。

15. 阅读文段,完成习题。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 “自欺力”。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 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九月二十五日。

(1)给下列画横线的字注音。

①搽粉    _______________ 

②诓骗    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与例句的引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例:还要让它“流放”百世吗?           

A.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                        

B.“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

C.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 “自欺力”。 

(3)下列对“中国的脊梁”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统治阶级中的仁人志士

B.劳动人民中的英雄豪杰

C.整个中华民族中的精华人物

(4)请以一个人物为例,说说你认为的中国脊梁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chá    ②kuānɡ

(2)A。

(3)C。

(4)邓稼先是“中国的脊梁”。因为他是“‘两弹’元勋”,他领导科技工作者成功研制出原子弹和氢弹,大大增强了国防力量,使中国更加自信,更加强大。

【解析】(1)略

(2)例句引号以及A选项,皆表示讽刺和否定。BC选项,表示强调。

(3)不要把“中国的脊梁”局限于某一阶级.某一集团,它既包括统治阶级中的人物,也包括广大劳动人民。

(4)选择一位人物,概括这个人物的主要成就,说明其成就足以称得上“中国的脊梁”即可。

7.完成下面的写作任务。

最近,各类饮品联名款花样频出,先是贵州茅台与瑞幸咖啡联名推出“酱香拿铁”,首日销售额突破一亿;后是某火锅店和洗化品牌推出火锅味牙膏,引起大众好奇心。但是产品走猎奇路线,浑水摸鱼的假冒伪劣产品也越来越多。

请你根据这一现象,请用“先破后立”的方式,提出自己对这一现象的看法。

【答案】

示例:破:盲目联名要不得。立:品牌质量最要紧。 

标题:以质量为基,方筑潮流款。

引论:引述材料,引题。

本论:面对当下联名的营销方式,我们容易挑花眼,无法辨清质量好坏。

结论:所以,面对此类现象,我们应遵循产品质量第一原则,进而创新营销,打造特色产品。

【解析】根据自己所列出来的“破”和“立”的角度,怎样把它构筑成篇呢?如果要根据这个写一篇作文的话,列出作文的提纲。  

 

 

第 7.3 课  师说

同步练习

1.下列各组中加粗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郯子(tán)     六艺经传(zuàn)       贻(yí)
B.句读(dòu)     苌弘(cháng)          聃(rán)
C.阿谀(yú)      授之书(shòu)         蟠(fán)
D.或不焉(fǒu)   谄媚(chǎn)           嗟乎(jiē)

【答案】D

【详解】根据汉字规范字音,A选项“六艺经传(zhuàn)”;B选项“聃( dān)”;C选项“ 蟠( pán )”。
2.对下列句子中划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
B.不耻相师                   耻:耻辱
C.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所以:用来……的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闻:懂得

【答案】D

【详解】根据词语规范释义,B选项“以……为耻”。

3.下列关于“道”的一词多义,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名词,道理)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名词,风尚)

C.吾师道也。                     (名词,传统)

D.道相似也。                     (名词,道德学问)

【答案】C

【解析】C项,“道”即“道理”。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4分)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A.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B.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C.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D.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文言文断句能力。那些教他读书,学习句子的停顿的老师,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

5.下列有关《师说》的内容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第1段提出中心论题,并以教师的职能作用总论从师的重要性和择师的标准。。

B.第2段批判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本段用对比的方法分三层论述。

C.第3段以郯子等人为例,指出郯子等人重视师道的事迹,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

D.第4段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说明写作本文的缘由。

【答案】C

【解析】第3段以孔子为例,指出古圣人重视师道的事迹,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续师说

黄宗羲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岂特弟子之过哉?亦为师者有以致之耳。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本无可师,强聚道路交臂之人,曰师.曰弟子云者,曾不如童子之师习其句读.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授以艺术者之有其实也。传道受业解惑,既无所籍于师,则生不为之怜,死不为之丧,亦非过也。遂以为古之师弟子皆然,而使师之为道,出于童子.巫医乐师百工之下,则是为师者之罪也。

今世以无忌惮相高,代笔门客,张口辄骂欧曾①,兔园蒙师②,摇笔即毁朱陆③。古人姓氏,道听未审,议论其学术文章,已累幅见于坊书矣。乳儿粉子,轻浮浅躁,动欲越过前人,抗然自命,世无孔子,不当在弟子之列。盖不特耻为弟子,相率而耻不为师。吁!其可怪也。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吾惟恐其传也矣。

昔者孙明复之为师也,以石守道为之弟子。执杖屦,待左右。明复坐则立,升降拜则扶之,师弟子之礼,若是其重也。故何北山④之于来学,未尝受其北面。北山之意,以为苟无其德,宁虚其位,以待后之学者,不可使师道自我而坏也。北山可以为师,避师名而不为,其慎重如此!

羲老而失学,欲求为弟子者也。诸君子过情推奖,羲其敢冒今世之无耻哉?反昌黎之意,作《续师说》以谢之。

注:①欧曾:文学家欧阳修和曾巩。②兔园蒙师:指知识浅陋的读书人。③朱陆:宋代理学家朱熹和陆九渊。④何北山:何基,以读书讲学为平生志向,教授门生,不遗余力。

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与《师说》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中的“句读”含义相同。

B.其实,指的是“实际效果或用处”,与如今的“其实”含义不同。

C.高,这里是意动用法,理解为“以……为高”,与《师说》中的“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相同。

D.特,是“只、仅仅”的意思,有时与“徒”的用法相当,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答案】D

【解析】老大徒伤悲之“徒”是“白白地”“徒然”的意思。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则是为师者之罪也               句读之不知

B.羲其敢冒今世之无耻哉              其出人也远矣

C.宁虚其位,以待后之学者            作师说以贻之

D.羲老而失学                         吾尝跂而望矣

【答案】C 

【解析】以:用来,表目的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无可师,强聚道路交臂之人        本来没有什么可教授,强行聚集道路上擦肩之人

B.议论其学术文章,已累幅见于坊书矣  议论人家的学术.文章,已连篇累牍地出现在坊间书籍上了

C.若是,则师之为道,人心之蟊贼也    如果像这样的老师传道,就是危害人心的人

D.何北山之于来学,未尝受其北面      何北山来求学,不曾行拜师之礼

【答案】D

【解析】何北山对于来求学的人,不肯接受他们的拜师之礼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宗羲和韩愈都分析了“师道之不传”的原因,韩愈认为是弟子之过,黄宗羲更强调为师者之过。

B.黄宗羲说“吾惟恐其传也矣”,主要担心的是轻浮浅薄者为师之风蔓延,在社会上形成不良的学风。

C.作者用孙明复.何北山两人的事例,意在说明执师弟子之礼,乃庄重之事;为人之师,应慎重对待。

D.在文章结尾,作者感谢“诸君子”的推荐夸奖,以此表明《续师说》写作意图。

【答案】D

【解析】谢:推辞。作者借此文表示推辞为师之事。

 

 

小练笔:写写在的你读书生涯之中对你影响最深的一位老师,说说他或她的哪一种优良品质深深地影响着你。要求:字数300字以上,内容真切,无错别字、无病句。

 

【答案】自主作答,答案不限。

【解析】任意一人即可,重在通过事件内容,写出人物个性特点。

 

 

 

 

 

 



版权所有归台前县职业高中 台前县实验中学所有 豫ICP备12000006号 豫公网安备 41041102000018号